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党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问答

22-07-06 09:48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为什么要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决议》指出,“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争取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的需要。改善和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尤其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当时,周边一些比较弱小的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恐惧和疑虑心理。这不仅因为中国是亚洲地区的大国,而且因为当时中国同周边国家还存在着诸如边界、华侨国籍等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此外,这些国家还十分担心和害怕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政治势力对本国的影响。为消除这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促进它们同新中国发展关系,需要制定适合于同这一类国家交往的新方针。在此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运而生。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印度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其具体表述几经斟酌,最后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6月,周恩来同志在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首先是作为处理与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准则而提出的,但中国领导人很快便将它作为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通用准则。毛泽东同志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它孤立,使它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多次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明确指出:我们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这五项原则适合我国的情况,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五项原则也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1956年,在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于当年11月1日发表声明,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这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被用于处理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关系,也被用于处理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在当时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截然对立的时代,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它不仅包含了处理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原则,同时也包含了处理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内容。正是这些特点赋予它恒久的生命力。从那时起,经过60多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业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旗帜;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

  如何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决议》指出:“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取得的,对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独创性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在探索刚刚起步时,毛泽东同志就论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具有中国特点的思想和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国家政治生活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既要反对保守又要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等。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提出生产关系的变革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尊重价值规律,坚持按劳分配。在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甚至资本主义私人经营作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补充。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补充;正确处理好中央同地方的关系,给地方和企业以一定的权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扩大企业自主权等。

  此外,在教育、科技、文化工作方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指出科学技术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任务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估计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党的建设方面,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第三,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这些思想成果,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斗争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以社会主义为前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把黑暗的旧中国变成光明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在“诸路皆走不通”的情况下,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救中国。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科学预见和正确指引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方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顽强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为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同国家计划经济之间,以及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分散、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同迅速发展的生产力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党中央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使我国社会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通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经济独立自主、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要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归功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历史昭示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团结,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胜利地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选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百问》,本刊有删节)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