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生态保护助力美丽甘肃建设

22-09-05 15:29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甘肃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阻挡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为导向,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全省呈现出生态破坏点位有效修复、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用实际行动描绘了美丽甘肃建设的绿色画卷。

  加强生态保护 不断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甘肃生态的战略性、复杂性、脆弱性特征十分明显,90%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不少地方极度干旱,植被覆盖稀疏,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我们,要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甘肃省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扎实做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和重点生态项目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生态保护科技支撑不断增强,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任务,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其中甘肃片区3.44万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的68.5%。甘肃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祁连山专项督查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阶段性整改任务按期完成,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

  2018年,甘肃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化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涉及祁连山自然资源管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制度规范也随之出台,多举措建立祁连山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预警机制,祁连山甘肃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全面提速升级。

  变化的不仅是祁连山。甘肃实施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任务,实施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工作,在全省建立11个国家沙漠公园。如今,在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前沿地带已建成长达1200多公里、面积460多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470余处风沙口得到治理,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重点风沙口植被明显改善,风速和频次大幅减小。一度被风沙侵蚀的黑河、石羊河下游干涸多年的居延海和青土湖重现生机,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生态环境逐渐好转。2012年到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4321.21万亩,草原种草改良6517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15万亩,全省沙化土地已形成面积在减少、沙化程度在减轻的“双减”态势。

  甘肃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后制修订《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8部地方法规,以及《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等16项政策性文件,基本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的地方法规体系。

  同时,甘肃省推动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出台损害调查等6项配套制度,组织开展28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模式。

  树牢上游意识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贡献甘肃力量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甘肃树立上游意识,担起首倡地责任,积极当好“排头兵”,坚持把保护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抓好黄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经甘肃913公里,60%以上的水来自兰州以上河段,流域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在保障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甘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造林复草、涵水固沙、治山增绿、湿地保护等工作。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甘南黄河上游、陇中陇东黄土高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渭河、马莲河、泾河等流域水土治理项目有序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经过努力,黄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达到120.4亿立方米,甘南州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97%,生态保护和治理效果比较明显。

  同时,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陇东调水、陇中优水”的思路,开展全社会节水行动,探索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模式,推进节水法制建设,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纳污能力“三条红线”体系,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

  甘肃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水利发展资金,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构建以支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淤地坝工程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三年来,我省黄河流域共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余平方公里,保护和治理塬面面积480余平方公里,兴修梯田66万亩,完成中央投资18.3亿元,投资规模和治理任务呈现“双增”。“十三五”以来,全省共落实水利金融贷款投资156.4亿元,社会资本等其他方式投入23.92亿元,水利金融投资达到“十二五”期间(38.06亿元)的4.1倍。

  构建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N+X”规划体系,启动实施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改良、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等一批重大带动性项目,启动共建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三个国家公园,实施“黄河清废”行动,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治理,对359处违法违规岸线进行综合整治。同时,把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同实施黄河战略一体推进,制定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行动方案,打造黄河上游生态建设引领区、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和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

  不仅如此,甘肃还不断夯实水土保持基础,为工作决策提供支撑。按照国家方案要求,编制了《甘肃省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甘肃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21—2023年实施方案》等省级专项实施方案,确保“十四五”时期水保项目科学布局。

  厚植绿色底蕴 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何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我省积极实践,在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等生态产业,使生态财富加速转化为经济财富。依托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全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正在从“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为国家实施“双碳”战略作出甘肃贡献。

  近年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持续不断护绿、增绿、用绿、活绿,用实际行动推动林长制工作落地生效,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全省林草系统按照整山系整流域统一规划、逐步延伸推进的思路,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项目,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绿化,各地也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建设模式:

  庆阳市提出“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启动“一村万树”工程,让千里旱塬披上绿装;甘南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种草木、修河堤、治鼠患,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张掖市提出“一园四带”建设,推动落地全省首笔国家储备林项目政策性贷款,为全省林业草原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创新提供经验;天水市坚持集中连片整流域布局,坚持工程造林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积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向纵深发展……

  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甘肃最为丰富、最有效益的生产力,也是甘肃最大的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

  近年来,迭部县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着力构建“一体两翼”旅游发展大格局,高标准集中打造扎尕那景区,当地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扎尕那先后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迭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39.8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8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助推迭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甘肃省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兰州市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对首批纳入国家碳市场19家发电企业发放配额,组织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甘肃省“十三五”碳强度累计下降率达35.44%,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分行业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共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74万吨,关闭退出煤矿100处、化解过剩产能1400万吨,全省能耗强度控制在合理区间。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这是甘肃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陇原大地许下的铮铮誓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展望未来,全省干部群众将携手同心,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陇原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