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值得关注的亮点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经济工作,并对宏观政策基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本次会议有四个最值得关注的亮点。
一是财政政策基调由“积极”调整为“更加积极”。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达15年之久,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较为少见。中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加快经济企稳回升。
二是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当前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较为疲弱,此前连续实施14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心理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在政策力度上尚有不足。本次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将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三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调升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2025年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能体现在政策思路更加积极、工具更加丰富、操作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更具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四是“扩大国内需求”拓展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就是要从原材料生产与供应、生产技术升级、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培养、人口增长、产品创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就业政策、对外经贸合作等全领域入手,加大宏观调节力度,实现全过程的需求扩张。
(作者:连平、王运金、刘涛,选自第一财经)
2025年“三农”重点任务划定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会议明确了2025年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等重点任务。
“此次会议特别强调‘农业增效益’‘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当前,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仍存在农业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乡村产业链条短且收益较低等问题。对此,要更加注重能力提升、强基固本,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在2025年重点任务中,“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居于重要位置。对此,会议提出“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等具体政策举措。
“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让种粮有利可图,才能激发农民种粮热情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此次会议明确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意味着下一步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将迈出实质步伐。(作者:汪子旭,选自《经济参考报》)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透露重要变化
近日公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相比,中国经济发展在诸多方面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
基础更牢,成全球经济最大增长源。五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源。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比2018年末增长了52.7%,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增长57.4%。
结构更优,服务业经营主体大幅增加。五年来,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未改。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3%,比2018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以上。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2023年末,全国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404.8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23.8%;
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了新提升。2023年末,中部、西部地区拥有第二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比2018年末提高了1.4个、0.6个百分点。
动能更足,催生众多新产业、新业态。2023年末,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数量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比2018年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数量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4。网上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零售行业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增长达到186%。
- 2024-12-17我国首部能源法来了
- 2024-11-22国考行测科目首增“政治理论”
- 2024-07-24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算力规模取得新突破
- 2024-07-24建立青年友好型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