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陇南改革发展新篇章

2025-03-12 14:58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张柯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陇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2024年,统计发布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陇南市有10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高位推进抓改革。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凝心聚力推动各领域改革持续走深走实。注重对标对表强力推进。动员全市上下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省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及其《分工方案》,对标提出330项改革举措,逐项明确牵头部门,压实工作责任,促进党中央、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在陇南全面承接、高效落实。注重健全机制长效推进。及时优化调整市委深改委和专项小组成员,修订完善改革督察、信息、考评等工作办法,实行市级领导领衔推动改革工作机制,动态管理改革任务推进情况,确保各项改革任务高质高效落实。注重先试先行创新推进。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谋划推出自主性改革198项,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谋划自主性改革50项,形成了一批具有陇南特色的经验典型。2024年,陇南市改革信息报送和采用量均居全省第一;争取实施国省级改革试点14项,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纳入全国试点、礼县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受到民政部通报表扬。

  坚持赋能发展抓改革。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增活力、添动力。赋能经济发展加力提速。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破堵点、促发展。2024年,全市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176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连续16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建成了14条优势产业链,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增长率全省第一,新入库“四上”企业291户,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二位,三年实现了总数翻番;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6.8%,居全省第二位;招商引资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三,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3.4%,连续3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赋能社会民生加力提质。坚持改革为民导向,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改革,教育质量显著提升,陇南师专成功升本,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基层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开展“爱心妈妈”行动,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赋能民主法治加力提升。创新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人大工作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深度融合;完善立法机制,制定《陇南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陇南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法治陇南建设取得新成效,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赋能生态环境加力提优。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检察官”制度,“陇南市裕河茶园碳汇”项目成功预售首笔“茶园碳票”;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2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居全省第一位;持续深化示范创建,康县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官鹅沟大景区、成县、金徽矿业、徽县被命名为首批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山”基地创建数量、类型均居全省第一位。赋能治理水平加力提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24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创优典型案例;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持续深化依法信访,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锚定任务抓改革。新征程上,我们将围绕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设大局,紧盯“五个新陇南”和“三城五地”目标定位,坚持“四抓四提”重点举措,聚焦建设现代化,推动改革再深化。

  一是聚焦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再深化。着力建市场。落实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持之以恒完善市场体系、发展非公经济、加强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兴产业。坚持“两个牵引”协同发力,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坚持“改旧、育优、创新”统筹强化,推动地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坚持完善“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坚持数智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加快构建具有陇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促创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立实现“家门口”上好学的长效推进机制,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措聚才、立体育才、真心留才,不断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抓融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镇品质,深化实施“百千万全”工程,建设和美乡村,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是聚焦扩大高层次开放推动改革再深化。持续强化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密切与周边地区及友好城市交流,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不断扩大合作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下功夫解决堵点问题,补齐弱项短板,着力打造投资创业洼地。持续扩大外贸规模。充分利用国际货运班列,扩大货物出口量,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推动电商从农业向工业、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

  三是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改革再深化。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多管齐下稳就业、多向发力促增收、多措并举强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统筹优化医疗服务、育幼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服务,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坚持大抓生态不放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三江一水”流域生态廊道、绿色发展高地、多类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是聚焦促进高水平治理推动改革再深化。发展更高水平的人民民主。强化人民当家作主,打造民主实践新场景;强化协商民主,搭建委员履职新平台;强化基层民主,拓宽各方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新渠道;强化大统战工作格局,扩大团结创建新成效。建立更高水平的法治体系。努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公正执法司法,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依法治市质效。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陇南。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用好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全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强化社会治理,促进社会长治久安,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陇南篇章。D

  (作者系中共陇南市委书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