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艺术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中的一种雅事。在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作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殆尽了。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D
(节选自《读书的艺术》)
- 2025-05-13读书岂有无用之说
- 2025-04-24我们比从前的人幸福吗
- 2025-04-24努力何须羞耻
- 2025-03-13“知识门槛”是个什么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