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 张存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因此,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举措,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首要任务,也是进一步深化甘肃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大战略任务。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了新时代以来的赶超和跨越发展,经济总量显著扩大,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实质性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特别是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培育了发展的优势动能,展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形成了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2024年上半年,甘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位居全国第四,西北五省区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增速居全国第二。2024年上半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甘肃已连续10个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科学认识和定位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大力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向纵深发展,着力强化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深层次来看,是我省积极主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表现。
《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我省要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经济发展优势动能和潜力的基础上,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中争先进位,必须更加强调和重视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更加凸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汇聚发展资源要素、激励创新创业创造、优化营商环境、合理容错纠错等保障和支持,力争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
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有新的突破。要正确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性作用取决于政府对于市场作用的界定和政府职能作用的界限以及市场作用的功效。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而不是政府发挥全部或更多作用。因此,政府应积极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环境和条件,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制度、规则,保护市场主体产权收益,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负面清单加国民待遇的市场准入管理,及时更新负面清单内容,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着眼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要通过凝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基础性和应用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保障。此外,应在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制度供给,加快建设和优化基础设施,夯实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促进长期持续发展。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评价和反映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参照系。我省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激励创新创业,催生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健全和完善民营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政策措施。落实好已有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和咨询力度,主动为企业兑现相关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提出工作措施,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分析研判、评估督导和跟踪问效,对政策落实缓慢、执行不力的地区和部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问效。同时,要在政策措施的落实过程中,加强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分析,为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制度化创新提供依据。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区域,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接区域中心城市或城市群,下连乡村振兴主阵地和小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和主要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大力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完善和优化县城生产和生活功能,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并形成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及拉动,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依托进而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要认真抓好已出台实施的《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和《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的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在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提升我省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城镇的空间密集度,进而构建我省的城镇化网络,形成不同层次或等级城市(城镇)构成的城市群,有效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发展。
在对外开放促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省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宏观上、总体上要更加重视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和优化,形成简明、务实、高效和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并强化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对外开放的空间战略选择上应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一方面,继续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瞄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和优势,加强基础设施联通建设、对外合作机制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出口导向型产业,把向西开放的机遇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发展绩效。另一方面,国家正在进行新的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积极推进东西产业转移,甘肃对接产业转移机遇叠加、风口正劲,禀赋独特、资源富集,基础厚实、优势突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环境优越、保障有力,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蕴藏着产业转移的巨大潜力。我省要全面紧抓我国区域协作和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加强与东部地区、南方地区的深度合作,以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形成更加统一开放、竞争有效的区域市场,促进要素流动和聚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奋斗目标。D
(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2024-12-16共建“一带一路”甘肃和音 奏响富民兴陇时代强音
- 2024-12-16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12-16按下改革“快进键” 跑出发展“加速度”
- 2024-12-06加快推动改革创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庄浪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