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构”系统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中共甘州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以深入推进“先锋引领”工程为统领,以系统思维谋划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通过纵向压责任、横向抓落实,有效提升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系统化考量,明晰教育管理“一张图”。着眼破解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教育“跟不上”、管理“够不着”、服务“送不到”、作用“看不见”等难题,坚持“一盘棋”谋划、“一揽子”推动,确保党员“流而有序”。一是刻好制度机制底板。修订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从人员界定、组织管理、责任要求、日常教育、组织建设、强化领导等六个方面综合施策,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明方向、立规矩。二是绘好党员分类图谱。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党员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外出务工、经商创业、毕业待业、伴随常住四种类型,分类落实管理措施。三是压紧“流动三方”责任。建立流出地党组织责任清单、流入地党组织管理清单、流动党员主动报告义务清单,构建各负其责、密切协调的责任体系。
动态化建库,牵牢家地之间“一条线”。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跟到哪里”,确保党员“流而有家”。一是畅通渠道抓排查。建立“区、乡、村、组”四级联动常态化摸底排查机制,通过组织主动“找”、党员系统“筛”、部门联合“查”、发函协商“管”等方式,每季度对流动党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进出有序、去向有底。二是精细建档摸实情。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表、一镇一册、一区一库”原则,分类造册、动态管理,做到基本信息、流出时间、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人员类型、参加组织生活“七个及时掌握”。三是加密跟踪提效能。建立“2+1”结对联系机制,扎实开展每月组织一次学习、汇报一次思想、交纳一次党费、推送一条建议“四个一”活动,搭起不断线的“连心桥”。
组团化服务,织密监督保障“一张网”。健全“两站一窗”服务模式,建立“十个一”工作制度,完善“行前谈、途中管、归来育”全链条管理机制,确保党员“流而有矩”。一是“双向共管”聚合力。采取“3个乡镇+1个社区”结对共管模式,将789名流入城区务工党员纳入“两条线”管理,开展“双报到”服务,实现城乡齐抓共管。二是“搭建平台”优服务。在各村、社区全覆盖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窗口,新建流动党员服务站7个,累计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个性化、特色化服务135次,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45件,为流动党员安心创业吃上“定心丸”。三是“互联互通”强管理。扣紧党员外出前专人谈话、外出后每季度专人联系、归来时专人对接责任链条,结合冬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组织返乡党员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确保管理不缺失。
全面化引导,汇聚先锋力量“一股劲”。落实“拨党费、派教员、常走访、勤督促”全方位关爱机制,积极搭建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平台,确保党员“流而有为”。一是强化保障夯基础。按照每年3000元到2万元的标准下拨党费,支持流动党员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选派15名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党务干部对流动党员党支部“问诊开方”。二是常态关怀解心忧。建立“三必联、五必访”机制,累计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及其家属960多人次,帮助解决子女、看病就医等问题120余项,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1800余人次,切实让在外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创新载体促作为。创新开展“归雁”计划,54名返乡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60名外出务工经商党员被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69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向在家党员传授先进技术和经验,协助引进项目12个,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先锋力量。
- 2025-04-18旗帜领航 守正创新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5-04-02发挥组织优势 强化协同联动 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 2025-04-02以高水平党建筑牢能源国企发展根基
- 2025-03-12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 建设青年发展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