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布 16项生态环境标准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导基本数据集第1部分:总纲》等16项生态环境标准(以下简称“16项标准”)。这是依据《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环境信息元数据规范》《生态环境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制定发布的我国环境基准领域第一批数据标准。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16项标准包括1个总纲和15个不同门类水生生物的基本数据集。总纲规定了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导基本数据集框架体系,以及基准推导所需的通用信息规范性表达。按照总纲规定的框架体系,其他15项基本数据集分别规定了不同门类水生生物的特有信息规范性表达。通用信息与不同水生生物的特有信息共同组成了基准推导所需的数据标准,为更好地开展环境基准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障。
我省发布2025年第一号总林长令
日前,甘肃省省级总林长签发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做好“清明”前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令》,要求各级林长全力做好清明前后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严防人为原因引发森林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资源安全。
总林长令指出,各级林长要认真履行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重点研究部署清明前后森林草原防火及巡林巡查工作,全面实行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依据“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工作措施,采取坚决果断和务实管用的方式方法,抓紧抓实抓细森林草原防火各项工作;严格火源管控,拧紧“安全阀”,深入推进依法治火,严格执行林区野外生产性用火报审监管、农事用火报备监烧、祭扫用火疏导严管等有关规定,特别是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地方政府要及时发布禁火令或禁火通告,应急、森林公安、乡镇政府及护林员等各方力量要切实加强联防联控,严防死守,齐抓共管,督导全面禁火封山,严密防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实施强制严管。
总林长令要求,全面实施野外违规用火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违规用火和火案查处力度;广泛宣传动员,筑牢“防火墙”,纵深拓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景区“五进”宣教活动。清明前后通过增设宣传牌、悬挂横幅、电视滚动提示、应急广播、手机发送预警信息、短视频等方式,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尚”,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祭扫,积极改变传统祭扫习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防火规定。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的森林草原火灾,认真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和责任倒查,对责任不落实、预防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火情报送不及时的,要依法依规从严问责。
今年我省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
日前,据省水利厅消息,今年我省将全面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农村供水安全、河湖生态安全、水利安全生产四条底线,开工建设黄河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实现黄河干流甘肃段全线达标;新建幸福河湖25条以上;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00平方公里等关键指标。
防洪能力提升方面,全面启动黄河防洪治理(二期)工程,同步推进13条主要支流、23条中小河流及3条重点山洪沟道治理,规划治理河道总长374公里。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体系,显著增强山洪灾害“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供水安全保障方面,深化农村供水“两个标准化”建设,重点解决“直饮”窖水等分散供水问题,推动规模化供水工程100%标准化管理。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完成景电等4处“十四五”大型灌区改造,新开工榆安等10处大型灌区及5处中型灌区项目,同步启动引洮工程受益区13处新建中型灌区建设。生态治理攻坚方面,高标准建设幸福河湖25条以上,健全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持续开展河湖库“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计划完成坡改梯20万亩、新建淤地坝50座、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6条,确保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突破800平方公里。安全生产管控方面,聚焦在建水利工程、水库等重点领域,实施风险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 2025-03-13我省省级自然公园管理新规实行
- 2025-03-13我省推进河湖长制与林长制协同管理
- 2025-03-13多部门印发“指南” 促进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
- 2025-02-25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