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振奋精神 拼命冲刺 奋力发起脱贫攻坚集中攻势

2018-12-03 17:21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李平生

  距离2020年整县脱贫摘帽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中央和省、市对脱贫攻坚的部署越来越密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的成果,整体提升宕昌县脱贫工作水平和质量,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宕昌县委、县政府决定利用三个月时间,扎实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成效提升“秋季集中行动”,进一步细化措施、靠实责任,全面进行查漏补缺,力争在脱贫攻坚中能够迈进全省前列。

  第一,逐个排摸确定脱贫对象。这是脱贫攻坚中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必须做到精细、精确、精微。首先是排摸锁定对象。具体就是在全县5.9万贫困人口中,除去今年易地搬迁未入住和低保兜底的贫困人口之外,将剩余的3万多名贫困人口和计划退出村全部纳入排查摸底对象,对照考核验收的各项指标,逐村逐户进行核查确认,按照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精准无误确定今年的预脱贫村和预脱贫户。其次是准确测算收入。人均纯收入以3700元为标准,实事求是测算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认真填写收入测算表,算细算实算准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对排查情况,要按照A、B、C三类进行分类建台账管理,A类为收入及各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的户;B类为收入达标,但还存在其他短板、且年内能够补齐的户;C类为今年确实还无法脱贫的户。对A类和B类的户要全部纳入预脱贫户,A类侧重于优化提升,B类重点要补齐短板。其三是反复比对信息。对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成员、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信息进行全面细致核查,健全完善“一户一策”,及时运转贫困户手册和“三本账”,确保各类数据台账与户上实际情况精准一致。同时要加强贫困户实际信息与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的分析比对,及时对贫困人口信息进行动态调整完善,最大限度减少错误信息。

  第二,加快补齐脱贫短板问题。乡镇和行业部门要协同联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全面补齐预脱贫户和预退出村梳理出的短板和弱项。首先是补齐硬件短板。对有危房改造任务的预脱贫户必须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改造任务;对饮水安全不达标的村和户,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要实施覆盖到位;对村容村貌不整洁、户内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突出的村和户,要进行重点整治、集中整治。其次是强化教育扶贫。重点抓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资助政策,确保预脱贫户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学生未因贫困而失学辍学、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享受。其三是做好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政策,加大对健康扶贫各项政策覆盖落实情况的核查力度,确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覆盖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第三,严格落实各方工作责任。县级领导全面落实联乡包村工作责任,每周至少到联系乡村开展一次督查指导,进村入户开展走访调研,按一定比例抽查了解集中行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导分管部门做好补短板工作。行业部门全面落实行业扶贫责任,既要认真细致做好行业信息数据的审核录入工作,确保本行业数据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精准对接;又要一竿子插到底,进村入户查看核实相关情况,了解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想方设法与乡镇一道补齐脱贫短板。乡镇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标准,提高质量,组织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开展摸底核查,坚持每周对各村集中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调度,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台账完善、识别评定等各项工作,确保集中行动扎实开展、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第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在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中,制定出台了5个方面32项制度,确保从源头上避免工作漏洞。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责工作组及各行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集中行动开展情况的分析研判,及时汇总信息,掌握工作动态,确保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严格落实扶贫信息动态管理制度,按照已出台的制度办法,实行分管领导牵头主抓、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定期分析比对的工作机制,根据系统开放情况集中对全县扶贫数据进行核查修改,切实提高扶贫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全面执行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快扶贫项目资金拨付进度,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扶贫资金规范安全使用。严格落实脱贫攻坚问责办法,对通过考核和检查、督查、暗访等发现脱贫攻坚问题突出的乡镇及部门,特别是对集中行动中搞形式、走过场,工作不细不实,甚至弄虚作假的,要对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同志及直接承办人严肃进行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对连续出现重大失误的进行免职或调离。(作者系中共宕昌县委书记)

  2018年第11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