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打造甘肃发展的新引擎
□ 丁国安
立足“十四五”,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谋划甘肃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以创新厚植发展动力,补齐创新驱动少、资本要素牵引多,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与弱项,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驱动打造甘肃发展的新引擎。
大力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是推动创新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要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使企业管理体制机制转换,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创新的原动力问题。引导企业坚持开放式创新,借协作、协同之力,有效整合省内外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以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鼓励企业开展全方位创新,摒弃单纯强调技术因素的狭隘思维方式,将创新活动贯穿于商业化全过程,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对于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行业,应允许先行先试,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逐步规范推进,促使健康发展。以打造合格的企业创新主体,彻底纠正“产学研”体系中企业从属地位的偏差,促使企业产生强烈的创新冲动,并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充足的创新资源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同时,促使企业成为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进一步降低应用成本,扶持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中心、评估咨询机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提高信息发布、市场化评估、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减少企业搜索和交易成本。鼓励企业委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实施研究开发项目,支持企业承担和参与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计划,提高研发的有效性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支持省内条件成熟的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中间试验基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试错风险。
更好发挥政府促进创新的作用
政府是创新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者和保护者,应充分发挥政府对创新的统筹、协调、引领和带动作用。一是完善政策、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与创新有关的产业、金融、知识产权、贸易、财税等政策,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开放的制度环境、公平透明的政策实施环境,严格保护创新创业者的合法权益,让企业能够获取创新带来的应有回报。二是明确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对甘肃有基础有优势和有可能形成突破的技术创新领域,聚焦重点,持续组织攻坚,着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全省产业基础、资源分布及区位特点,抓紧谋划建设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形成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三是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设立支持创新载体建设的专项资金,扶持鼓励专业化特色孵化载体、国际化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硬科技创新载体;依托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保险补偿、融资风险等引导政策,加快构建省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阶梯式培育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津贴制度,设立硬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资金,对甘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实施特殊津贴,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创新创投资金管理方式,以专项资金为引导,鼓励创投机构投资并长期持有省内初创企业股权,每年要围绕关键产业领域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四是完善省级科技创新型载体认定办法。坚持认定与培育并重,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举措,充分依托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创新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平台,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五是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完善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尝试侵权惩罚性赔偿办法,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重构知识产权优势,把新型科技创新载体打造成引领甘肃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和“新高地”。六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创新效益评价体系。瞄准新阶段甘肃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发展为根本标准评价创新效益,按照是否有利于创新驱动力的形成和提高来衡量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加强评价结果与创新激励机制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评价体系激励创新的导向作用。
全面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不良的创新生态既是创新不足的原因,又是创新不足的结果,良好的创新生态则有利于驱动创新活动。一是大力培育民众创新精神。在社会文化、金融资本体系、终端消费等层面推崇创新,形成浓厚的创新风尚,促使创新实践由被动跟随向自觉自发行为转变。二是鼓励全社会开放创新。不思进取、自满自足、安于现状、不敢创造是阻碍全社会开放创新最大的“绊脚石”。要不断破除保守思想、陈腐文化的束缚,加快培育有利于推动开放创新的先进文化。三是探索和建立符合国情、省情的创新容错机制。对创新实践中的失败,要能容忍和宽容;对创新人才,应为他们提供宽容的社会环境。支持那些敢于尝试、勇于开拓、执着追求但没有取得成功的开拓者。四是遵循“利益、效率、竞争、激励”的思路,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完善包括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方面的创新激励机制,为创新的成功推进提供强大驱动力。五是建立健全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和创新服务体系。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与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有效开辟信息、技术、人才等交流途径,推进创新资源及时共享和优势互补,以形成强大的创新发展合力。积极搭建各类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创新服务机构和组织,建立健全创业全过程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资金服务和人才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相关新闻
- 2021-09-07甘肃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 2021-03-09以“两带”融合塑西北发展骨架 以“十字”战略促甘肃高质量发展
- 2020-10-15切实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 2020-10-15筑牢国企党建根基 合力谱写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