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人民情怀
■ 张秀娟
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每一位党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会发现“人民”二字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报告中共出现了178次,报告字里行间彰显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离不开人民,应对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离不开人民,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奋斗目标更离不开人民。
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感悟“坚守初心担使命”的为民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非凡十年,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担使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实干来为人民服务。
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感悟“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敬民之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时指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注重采纳群众意见,主动接受人民监督,从群众“刺耳话”里找不足,从群众“牢骚话”里找差距,发现问题所在,收获真知灼见。要注重汲取群众智慧,常怀敬民之心,向群众虚心请教,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不断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从“增进民生福祉”中感悟“治国有常民为本”的惠民之举。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蓝图中提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奋斗目标,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亲民之情。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时再次强调“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到田间地头,进群众家中,和老百姓聊聊家常事、说说真心话,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少讲官话套话,多讲白话实话,用真情换真心,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群众根基。
(作者单位:省委党史研究室)
- 2023-02-08永远吹冲锋号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
- 2023-02-04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 2023-02-04抓好国企年度党建计划制定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
- 2023-02-04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