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社会 >> 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创示范 文旅融合促振兴——西和县长道镇宁家村全面推进文旅康养示范村建设

23-04-10 14:16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陈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建设擘画出一幅令人期待的宏伟蓝图。西和县长道镇宁家村紧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打造宁家村乡村旅游环线,建设党群服务区、文化体验区、休闲健身区、生态游乐区,发展宁家庄笤帚加工产业,建成苹果矮砧密植园和农业采摘园,“一线四区、一业两园”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布局已然形成,昔日的传统村落迎来悄然蝶变。

  党建引领,激活红色引擎。把基层党建“五比五树”活动、“红旗党支部”创建与推进宁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党建+”乡村建设、产业培育、环境治理、村风涵养、社会治理等党建引领专项行动。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头雁”作用,通过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做到乡村振兴“接地气”“有底气”。切实把村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充分激活基层党建“红色引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产业兴村,鼓起群众腰包。利用宁家村笤帚加工百年历史积累,建成400平方米的笤帚加工厂,采取“加工厂+专业农户+原料种植基地”模式,实现了村内160户笤帚加工户组织化生产,并带动周边3村260余户群众参与,笤帚加工年收入200余万元。苹果种植是宁家村原有的主导产业,现在以群众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经营方式,建成了200亩的苹果矮砧密植园,参股农户112户,户均种植5亩。瞄准周边群众休闲采摘需求,建设了20亩的现代农业采摘园,带动4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

  文化赋能,促进文旅融合。宁家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曾出土彩陶权杖头、漩涡纹彩陶壶等国家一级文物。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建成了陇南市第一家村级博物馆。沿村内道路环线建设了仰韶文化墙,复原了彩陶权杖头挖掘点和远古先民生活、制陶场景,打造了仰韶文化体验区,实现了有景观可看、有故事可讲、有乡愁可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生态增色,扮靓村庄容颜。在宁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上,坚持“把农村当公园建设”的理念,实现了生态宜居、靓丽整洁和富有特色的村容村貌改造目标,把“乱点”变为“景点”,原有的废弃打麦场,改建成了笤帚加工厂、儿童游乐园和休闲垂钓园,排洪沟改造成了有曲桥流水的生态景观长廊,形成了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有乡愁气息的村庄风貌,打造了“一步一景”的人文和生态景观,为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营造了良好环境。

  创新治理,厚植文明村风。采取“健全机制、网格管理,乡风文明、积分赋能”的方式,不断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举措。立足实际需要,把政策宣讲、民情直访、矛盾调处、疫情防控、关爱服务、综治维稳和人居环境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由村社干部、有威望的乡贤和党员代表担任网格员,对涉及农村治理的事项实行“一网共治”,疏通了乡村治理的“末梢神经”。成立了“村民事直说委员会”,建立了“群众说事室”和民事直说微信群,让群众把“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说出来,再通过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分类化解。

  协作共建,凝聚工作合力。宁家村的建设成效,得益于“规划先行、协作共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省政协作为省直帮扶组长单位,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实地调研指导工作,给予富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并整合中央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省市县各级帮扶项目,动员各级政协委员、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要求,集中力量办大事,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质量助力推进宁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作者系中共西和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