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
张峰 钟羽
《道德经》最后一章有句话叫“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里的“信言”,是指真实可信的话;“美言”,则是指华美伪饰的话。意思是,真实的话因为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往往不好听;而溢美之词好听,内容却往往不真实、不可信。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信言”,从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巧言令色,鲜矣仁”到墨子的“言不信者行不果”等可以看出,人们最注重言论的真实性、可靠度。“美言”则大多带有一种不真实的矫饰之美。从修辞的角度看,美言能够使人文雅、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但过分注重“美言”和修饰,难免使人变得善掩饰、好虚言。
善纳信言,会拒美言。“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有些人正是在“听言”上缺乏智慧,“美言”“信言”混淆,失去了好与坏的鉴别力,最终在别人的吹捧中迷失自我,在“美言”的“精神贿赂”中滑下深渊。
能说真话,反映的是底气,体现的是担当;善纳信言,彰显的是胸襟,传递的是自信。明人吕坤说:“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秉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说话诚实,做事情实在,为人诚信,如果这样做,就没有不使人信服的道理。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 2023-04-10魏晋南北朝一枝独秀的甘肃手工制造技术
- 2023-04-10低调的高贵
- 2023-04-10国产影视剧 需要更多的《狂飙》涌现
- 2023-04-10人失与己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