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社会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上庄模式”

23-04-11 16:59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本刊记者 魏瑾

  走进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村村委会的办公室,荣誉墙上挂着的50多块荣誉奖牌: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美丽庭院示范村……诉说着上庄村这些年的悄然“蜕变”。

  上庄村属于山水灌区。过去,村里人世世代代种地谋生、靠天吃饭,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涝坝水,过着“大病拖,小病扛”的生活。而如今的上庄村,新农宅整齐排列,柏油马路宽阔笔直,街道两边绿树成荫。旧貌换新颜,上庄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样板村。

  抓项目强基础 打造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关键要看“领头羊”。提到上庄村这些年的变化,得先从一个人说起——黄羊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斌。

  杨斌是土生土长的上庄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在计生站当过聘任干部,辞职后开过磷肥厂。由于能吃苦、脑子活,杨斌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但家乡的贫困面貌始终是他心里的牵绊。2005年,镇里找到杨斌,希望他参选上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我当时想,应该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认真考虑后,杨斌回村参选,开始担任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万事开头难。当时,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甚至没有正式的村委会办公室,每次开会都像“打游击”,各个干部的家里成了“临时会场”。杨斌认为,村级阵地建设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于是,加快村级阵地建设成为杨斌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几年来,杨斌一班人在“建”上下功夫,在“管”上做文章,在“用”上见成效,村级阵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阵地建设“焕然一新”,党组织作用发挥必须“同步跟上”。这几年,上庄村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谋发展、强产业、聚合力,创出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上庄模式”。

  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活,是杨斌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于是,解决群众吃水问题,成为杨斌上任后办的第二件大事。2006年,杨斌多次协调自来水厂,为村上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结束了村民喝涝坝水、人畜共饮的历史。之后,杨斌常年在市、区各个部门奔走,跑项目、要资金,被群众戏称为“乞丐书记”。通过杨斌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上庄村完成硬化村组道路20.6公里,建成户用水厕226户、公共水厕1座,铺设污水管网11.45公里,村庄绿化面积达119亩,绿化率达33.8%,活动广场、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日间照料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设施一应俱全。

  2009年,杨斌抢抓新农村建设政策机遇,为每户争取到2万元补助资金,打算完成上任后的第三件大事——修建新农宅。“一开始群众有顾虑,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但我坚信建设新农宅对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件好事情。群众担心资金问题,我就去想办法筹措资金,群众担心改造后院子小、牲口没地方养,我就家家户户去讲政策摆事实。”那段时间,杨斌走烂了鞋底,磨破了嘴皮。6个月后,上庄村一组37户村民的新房作为试点开工建设。“在建设新农宅的过程中,我们还同步规划配套建成养殖小区、养殖暖棚,让家家户户都有养殖场,实现人畜分离整村推进,切实解决村民的养殖需求。新农宅完工后,村民们看见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水厕、太阳能等一应俱全,之前的担心和疑虑自然也就没了。”清晰的思路,周到的谋划,让新农宅建设顺利推进。最终,上庄村226户群众全部住进了新农宅,彻底告别了土坯房。

  强产业助增收 建设富民强村

  拓宽致富渠道,千方百计鼓起群众的“钱袋子”是上庄村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和党员示范帮带,上庄村形成了设施养殖、土地流转、劳务输转三大富民主导产业。全村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处、养殖暖棚5.88万平方米,吸纳养殖农户191户,人均养殖收入6000元以上。2013年,村里开始进行土地流转,今年又完成新一轮整村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土地2544亩,人均土地流转收入1100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2015年上庄村实现整村脱贫,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800元。

  杨玉山原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靠种地贩牛为生,收入少还不稳定。“2015年杨书记帮我们修了养殖场,给我们讲政策做培训,还帮我申请了精准扶贫贷款,让我在养殖小区养上了牛。现在我有2个养殖棚,40多头牛,每年能挣10多万,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了。”

  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必须敢闯敢试。

  2022年,上庄村积极谋划引进青岛恒泽水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利用其国内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顶尖技术,建成智慧农业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项目总投资1846万元,建设2万立方米蓄水池1座,高标准日光温室42座,智能化精准灌溉大田节水示范区1200亩。

  据杨斌介绍:“产业园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上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通过农户向合作社流转土地104亩,每年可获得流转费7.28万元;建成的41座高标准日光温室,通过租赁给企业经营,每年租赁费可达20.5万元,扣除土地流转费用后,每年收入达15.3万元,可以充分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而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和就近务工,户均年增收达8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的双增长。”创新,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上庄模式”的新注脚。

  树新风促和谐 创建文明新村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近年来,上庄村党支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强化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上庄村依托村综治中心平台,开展普法宣传,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同时,积极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平安家庭”创建,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议事协商秩序,让村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落实门前‘三包’,每年每户还会派出2名义务工参加村里的保洁绿化。”“现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没有了,陈规陋习不见了,村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幸福指数也提升了。”说到村里的变化,杨斌满是自豪。

  上庄村通过推行“1+1+10+X”协商议事机制,让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办,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之前我们村里有一处土坑,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安全隐患。有村民建议修整土坑,于是我们立马召开议事会,村民集思广益提出修建小游园。”定了就办,马上就干。杨斌带领村干部立马开始跑资金做规划,“小游园正式动工后,村民自发参与当义务工,现在我们上庄村真正是人心齐、民风淳。”杨斌指着村里的小游园说。

  杨斌先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公务员”等称号。面对荣誉,杨斌深情地说:“这些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为上庄村的发展变化作出贡献的每一位党员干部和每一位村民。我相信只要我们党员干部扎扎实实干工作,一心一意为人民,我们上庄村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