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勇担改革使命 勇当发展先锋 加快推动金昌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

2025-04-02 10:04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王方太

  金昌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省委赋予金昌聚力打造“五城”的使命任务,研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的决定》,构建金昌现代化建设“1+3+N”政策框架体系,引导全市上下勇担改革使命、勇当发展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昌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持以改革之力促转型稳增长。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强工业、兴产业,“2+4”现代化产业实现产值1986亿元、同比增长26%,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成为金昌首个千亿级产业,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6%,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6个月全省第一,连续12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我们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打造动能强劲、实力雄厚、焕新发展的现代之城。加力推进工业强市。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健全规上企业支持培育机制,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突出“5G+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力推进产业兴市。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2+4”现代化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加快打造全国镍铜钴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及装备制造基地、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力推进市企融合。坚持以企兴产、以产兴城、以城兴人,优化高水平市企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市企融合引领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国企民企融合,全力支持金川集团股改上市,服务保障金川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市企携手打造“千亿金昌”“万亿金川”。加力推进园区发展。持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园区要素配置,探索建立“飞地经济”协作机制,谋划建设零碳产业园和一二三产融合园区,推进金昌经开区持续进位提升、永昌工业园区建设千亿园区,着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

  坚持以改革之力激活力增动能。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成立,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金昌,全球首创的镍原料火法生产线成功投产,电池磨砂面超软铜带填补行业空白,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将全力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创新涌流、开放包容、激情澎湃的活力之城。激发科创动能。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充分发挥金川集团创新引领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科创平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打造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提升开放能级。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重要节点。强化双招双引。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力促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完善市企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政策,市企联合探索“科技联姻”、“带土移植”等引才用才新机制,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市域通办”改革,落实好“包抓联”“六必访”等制度,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政策,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以改革之力优生态塑优势。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塑造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17.8%、降幅居全省第一,新能源装机规模541万千瓦,市区优良天数达310天,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率100%,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我们将全力推动美丽金昌建设,加快打造精致典雅、现代时尚、韧性智慧的生态之城。坚持不懈减污。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深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坚持不懈降碳。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推进“源网荷储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坚持不懈扩绿。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实施“三北”工程,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不懈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外流域调水、灌区调蓄等工程,落实“1+6”节水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慎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坚持以改革之力惠民生增福祉。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81%用于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三,在全国率先完成100%保交房任务,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群众更有“医”靠,入选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和第四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公共服务优先、创新创业,加快打造安居乐业、普惠均等、富裕富足的幸福之城。促进城乡融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深化“村居融合”改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拓展链主企业带镇、龙头企业带村模式,促进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六融一体”,全力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共同富裕。落实“一键申报”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积极发展文体旅融合新业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5:1,加快建设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加强社会保障。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完善养老、医疗、生育等保险制度,推进现房销售、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完整社区等改革试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托幼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金昌”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

  坚持以改革之力促善治护稳定。我们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全市村(社区)实现“一村一辅警”和“一区一警两辅”全覆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99.4%,信访登记事项下降33%,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34%、28%,12345热线进入全国政务服务热线“A”级行列,文明城市测评位列全国112个地级市第27。我们将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金昌、法治金昌,加快打造安定有序、公平正义、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完善安全治理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加强“黄赌毒”、“食药环”监管治理,严厉打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强化“三失一偏”等重点群体服务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工作体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街道管理扩权赋能,促进12345热线“接诉即办”和“连心促振兴”1456工作法融合联动,推动综治中心、网格管理、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探索“村(社区)+民警+法律顾问”治理模式,推动“有事找书记”“有事找警察”形成常态。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机制,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打造诚信金昌、书香金昌,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