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抱团发展”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皋兰县水阜镇深化拓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2025-09-23 09:38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近年来,皋兰县水阜镇坚持把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全面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深化拓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抱团发展”蛋鸡养殖特色产业,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背景动因

  水阜镇党委持续加强对村一级党组织的领导,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深入开展“消薄强村”行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水阜镇村级集体资源薄弱,发展资金不足,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占全镇劳动力的60%,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短缺,各村党组织虽然在设施农业、生猪肉羊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依然存在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主要做法

  为切实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水阜镇党委通过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抱团发展”模式,组织7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主动与龙头企业对接,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产业,2023年村均集体经济分红15万元,2024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32万元,较2021年的村均7.17万元增长了近4倍,闯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村村抱团”,党建引领聚合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心骨作用,2021年底在全镇7个村全覆盖成立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同时,在充分考虑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实际、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组织各村党组织多方考察、反复讨论,共同出资,注册成立甘肃阜源昌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推选经验丰富、群众认可、带富致富能力强的村“两委”成员担任理事长,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理事会理事或监事会监事,联合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入股比例分红,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聚指成拳”的转变。

  “资源抱团”,整合力量破难题。在资金筹措方面,整合东西部协作、中央和省级衔接、市级配套等各项资金1328万元,支持养殖基地建设。县财政局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通过信贷融资方式为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贷款476万元,村党组织发动农户筹资24万元,以入股方式投入联合社作为运营资金。在建设用地方面,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选址、现场办公,通过调整流转土地、利用国有未利用地等方式,协调解决用地31.21亩。在基础配套方面,水务、电力等部门积极介入、科学规划,全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保障方面,扩大农业保险规模,购买商业保险18.6万元,做好兜底保障,有效化解风险。目前,2栋1704平方米标准化鸡舍、1座400平方米蛋库、1栋150平方米业务用房、1座500立方米蓄水池及附属设施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喂养、饮水、清粪、温控、集蛋“五个自动化”,蛋鸡存栏量达10万羽,日产蛋量达5.2吨。

  “社企抱团”,强强联合促发展。充分发挥联合社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主动对接辖区龙头企业兰州正大有限公司,利用正大公司技术、市场、品牌等优势,联合签订蛋鸡“三定模式”合同。由正大公司提供青年鸡和饲料,联合社负责基地建设、生产管理,形成了“引进、供料、防疫、销售、管理”的“五个统一”合作模式,既解决了联合社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销售风险大等难题,也解决了企业饲料销售和产品供应等问题,实现了社企联合、合作共赢。

  “技术抱团”,科技服务强保障。针对人才短缺、技术不精等问题,联合社积极沟通对接,由正大公司选派技术厂长,常驻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同时,从本镇招聘2名“土专家”从事养殖管理,并引进正大公司无抗养殖技术,降低蛋鸡死淘率,提高生产效益。县委县政府组建畜牧养殖科技特派团,选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担任导师,将养殖基地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成功解决了养殖中遇到的高温、减产等技术难题,产蛋率达到96%。

  “营销抱团”,确保收益最大化。联合社与正大公司签订价格保护协议,有效降低市场冲击等风险。在保障正大公司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强与县域各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签订供货协议,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目前,各合作社每月可增加销售收入4000余元。同时,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1个,年人均增收3.5万元以上,实现了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初步成效

  水阜镇党委针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短板,深入分析研判,创新工作思路,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将村、企业、合作社纳入党组织管理,使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把党员群众聚集在党组织周围,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二是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入股合作社的群众每年可以获得分红收益,务工群众能够获得务工收入,不仅让参与合作社发展的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更赢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可,促进了产业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三是村集体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使村党组织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精神文明等公共事务建设及公益事业等方面,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共享,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启示与思考

  水阜镇党委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积极发挥“抱团发展”的优势,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及企业的技术、市场等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规模化、“抱团”式发展的产业新形态,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一是党建引领发挥了定向作用。水阜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县委的坚强领导和政策支持、镇党委的统筹谋划和强力推进、各村党组织主动作为起到了关键作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领导作用,保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资源整合实现了规模效应。“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各村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整合了各村分散的资金、资源和资产等要素,凝聚了发展合力,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整合资产、资源、资金,探索“抱团发展”模式,变分力为合力,化独行为共进。三是利益联结奠定了发展基础。“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实现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同时,吸纳农户入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把群众参与、群众收益和集体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使人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