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定西市委政策研究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明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立为改革首要原则。近年来,定西市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驱动力,将其全方位融入改革进程,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定西篇章注入强劲动能。
推动党员干部“愿改敢改”。加强战略引领。定西市委站在全局高度系统谋划改革任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准锚定多项重大改革任务。紧扣“一区三地”定位,谋划对接国家战略改革,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探索发展路子,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典型案例”;通过“五比五看”行动,激发全市经济发展活力,提前实现“十四五”经济目标,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案例”,彰显改革战略引领的强大效能。强化制度保障。将改革实绩与干部任用等挂钩,提拔奖励改革一线干部。明确容错情形,构建专业会审机制,为敢于创新、勇于改革的干部兜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落实津贴补贴,解决干部实际生活困难,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干部投身改革。压实责任链条。构建“深改委—专项小组—责任单位”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市委深改委统筹引领,市委书记担首要责任,委员深入调研提策;市县党委改革办创新机制推动落实;组织部门将改革成效纳入考核,通过督察评估增强干部改革主动性。
推动党员干部“改准改实”。树牢“有解思维”。部门党员干部以“有解思维”为指引,聚焦行业难点,运用改革思维和创新方法攻坚。针对马铃薯产业,以“定西宽粉”为核心,推动全产业链改革,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针对工业短板,健全培育体系,提升工业固投排名,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渭源县创新基层治理平台,临洮县建立监督平台规范权力运行,为行业发展和基层治理提供新思路。增强“系统观念”。全市建立改革闭环管理体系,加强督察调度,确保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以中医药产业为突破口打造样板区,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带动产业升级;漳县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获省委改革办肯定,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经验。践行“改革为民”。鼓励干部下沉基层,从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找准改革切入点。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推动老城区改造、解决马铃薯加工污染和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推动党员干部“会改善改”。强化思想引导。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组织领导干部宣讲,利用媒体开设专栏推广基层创新案例,健全培训机制,举办培训班和座谈会,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提升干部改革和创新能力。强化党建联动。发挥“党委+党支部+党员”联动作用,凝聚工作合力。陇西县党员技术骨干研发的数字化追溯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安定区推行“党建+产业振兴”,组建服务队;渭源县推动跨村党员协作,成立“中药材种植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问题导向。鼓励基层立足实际创新,安定区开展试点解决农机难题,与企业共建平台;岷县发动群众形成“飞地经济”模式;通渭县盘活文化资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定西市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方面,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工业固投跃居全省前列。社会治理方面,基层治理创新频出,“五治融合”智慧平台等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民生福祉方面,解决了老城区改造、农村养老等诸多民生难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思想引导、党建联动等举措,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新活力,形成了良好改革氛围与可复制的改革经验。
- 2025-09-23聚焦产业 精准施策 人社特培专家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 2025-08-29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中彰显组织作为
- 2025-08-29因地制宜深化改革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5-08-29“3143”工作法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