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文化 >> 欣赏与品味

“人不知而不愠”

2025-09-23 10:14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周飞舟

  费孝通先生于1994年写过一篇回忆他60多年前在清华大学的老师史禄国的文章,题目就叫《人不知而不愠》。费先生将他与当时世界上其他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相比,说他的人类学“包罗最广”“联系的相关学科最宽”“思维的透射力最深”,但是“表述的能力最差、知名度最低、能理解他的人最少”,所以他的学术影响也最小。在此文中,费先生慨叹道:当年老师的心中该有多少郁郁不得志的不平之意?而“人不知而不愠”则是费先生经过思考、感悟之后对这个问题的最终回答。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因自己的好意和善举得不到回应而不高兴,还会为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付出得不到回报而郁闷。作为老师,我自己在生活里遇到人不知的时候也很难做到“不愠”。“不愠”背后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修养。

  要真的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关键要重新看待“人不知”。如果我们总把重点放在我们的好意和善举、才华和努力上,总觉得别人对此了解得不够,理解得不深,就会离君子越来越远。王阳明先生说:“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人不知”三字对我们来说,恰恰是警醒自己、磨炼自己的机会。

  总而言之,“人不知而不愠”虽然是一种至诚君子的高远境界,但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所言,这种境界的达成是“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的自然结果。D(选自《解放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