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中的青年需要更多被看见
据《光明日报》刊登的文章说,近日,《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其中《中国新业态与新就业青年调查报告》对全国18至45岁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进行调查。
《报告》显示,约1/3的新业态从业青年的月收入在4000元至5999元,85.7%的新业态从业青年的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理人、网络文学写手、网络主播收入内部差异较大。
这样的结果不难理解,大部分新业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等,都是通过一般劳动来获得收入。真正深入参与到新技术,并具有较高的流量变现能力的毕竟是少数。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灵活就业,失去了相对稳定的组织主导,影响他们幸福感和身份认同的,除了收入之外,还有权益的保障。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指出,不论是社会保障还是商业保障,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公积金和其他各项中,有26.3%的新业态从业青年没有任何保障。“完善社会保险政策”“维护劳动权益”“完善相应就业政策和服务”“提供更人性化的福利”等期望和诉求,也印证了新业态下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还有所欠缺。
新业态的“新”字蕴含着动力和潜力,但也同时代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新办法、新方式。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聚焦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不少地方也推出了具体举措,比如,近期广州市荔湾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监测服务保障中心揭牌,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劳动纠纷调解等12项服务;山东、吉林等省份开展新职业职称评审,打破制约新职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也增强了新业态人才的职业认同感。
新业态的发展如火如荼,其中的从业人员需要被更多地看见,他们就像细细密密的叶脉,是树木茁壮生长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其健康与否最直接的体现。重视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关新闻
- 2022-01-20推动高质量发展需防范“不确定性叠加”
- 2021-11-15房地产税将稳步推行逐步发展
- 2021-11-05“十四五”就业规划聚焦“扩容”和“提质”
- 2021-11-05两个“决不能”,折射“共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