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聚力做好县域经济发展“五量”文章——省发展改革委解读《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

22-08-09 14:33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本刊记者 魏瑾 实习生 薛文阅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抢抓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机遇和自身势能增强的交汇叠加期。日前,我省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为全省实施强县域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省发展改革委。

  《党的建设》:能否介绍一下我省制定出台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的背景?

  省发展改革委:长期以来,受发展基础、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我省部分县市区发展能力不足、经济实力较弱,让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对于我省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讲,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重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突破口也在县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2021年,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加快打造一批经济实力强、产业发展好、生态环境优的县市区”的决策部署,将强县域作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关键突破口和重要发力点。为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夯基固本作用,省委省政府紧扣“十四五”规划目标,研究出台了《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分类型明确重点任务措施和发展路径,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任务。

  《党的建设》:《方案》为我省强县域行动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省发展改革委:《方案》按照五大发展类型,找准定位、确定“赛道”,激活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全力在工业主导上促增量、在城市服务上拓体量、在农业优先上提质量、在文旅赋能上挖潜量、在生态功能上增容量。聚力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五量”文章,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

  《方案》紧密衔接“十四五”规划,在充分考虑各县市区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基础上,把86个县市区划分为7个档次,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县域经济总量从2021年的9616.7亿提高到1.2万亿,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的县从目前的24个增加到46个以上。具体到县级:城关区达到1400亿元以上;七里河区、西固区达到500亿~1000亿元;安宁区、凉州区、金川区、西峰区、白银区、肃州区、秦州区、甘州区、玉门市达到300亿~500亿元;崆峒区、榆中县、麦积区、武都区、瓜州县达到200亿~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200亿元的29个,达到50亿~100亿元的22个。

  《党的建设》:对工业主导型县域,《方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省发展改革委:《方案》紧盯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全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细化、具体化,共提出5大类23项重点任务。在工业主导聚力促增量方面提出7项重点任务。一是做大做强工业实体。重点是做大做强工业实体,壮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做精做优园区平台,支持县区主攻1~2个主导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依托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能源装备等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支持县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县域工业园区提档升级。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工艺和装备迭代更新,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和推动关联产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酒泉地区要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金昌、张掖、武威要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陇中陇东地区要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同时,配套发展相关服务型生产企业,把新能源产业做成甘肃一张精致亮丽的名片。四是重塑新材料产业优势。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推动材料先行、产用结合,引导新材料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县域延伸,拓展产业链,打造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五是做精做优园区平台。工业主导型县域要重点打造一个工业园区,力争实现“一县一区”,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推动县域主导产业、要素、政策向园区集聚。六是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建立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库,高质量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七是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持续做好国家级创新型县和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支持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积极创建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党的建设》:对城市服务型县域,《方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省发展改革委:《方案》在城市服务聚力拓体量方面提出了6项重点任务。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导白银、玉门、红古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推动庆阳、平凉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特殊类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对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兰州经济圈、河西走廊经济带、陇东南区域引领作用。二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保障政策,进一步优化县域基础教育布局结构,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三是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县乡村商业网络建设,推进县城商贸设施改造提升,打造“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业网点,大力推动“枢纽+通道+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产地批发市场、集散地市场、市区菜市场、县乡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四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县域交通、教育、健康服务、社会治理、市政环保等政务管理智慧化改造升级,巩固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构建县域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谋划实施一批连通跨省高速、高速公路“开口子”拓展工程和绕城高速、快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建设项目,加快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县城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六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因地制宜打造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和特色街区,加快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党的建设》:对农业优先型县域,《方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省发展改革委:《方案》在农业优先聚力提质量方面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一县一园”建设,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开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壮大“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加快智慧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二是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产值超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实施新一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实施畜禽改良计划。三是打造农业优质品牌。深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全面实施“甘味”品牌营销战略,持续提升“甘味”品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四是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深化“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方式,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

  《党的建设》:为推进强县域行动落地实施,《方案》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省发展改革委:为顺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方案》提出激发发展动能、加大要素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评价激励、强化责任落实5项保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激发发展动能——主要是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县市区更多的经济发展自主权,包括全方位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

  加大要素保障——突出“资金跟着项目走”,以项目带动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包括财税激励、土地供给、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标准地”改革等措施。

  强化组织保障——重点是加强县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考核机制,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指导县市区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适时组织省级专家人才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

  强化评价激励——为进一步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体现总量和增量并重,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细则》,形成分类和综合两种排名方式。提出对10个县域发展强县(综合排名前10)、10个先进县(五大发展类型排名前2位)颁发荣誉奖牌并通报表彰;对10个进步县(经济发展进步最大的前10名),自2023年起予以资金奖补。省财政部门专门划拨5亿元对进步县以项目形式奖补,支持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同时,在建设用地、能耗指标上也将给予政策倾斜,以此激发县域活力,提振发展信心。评价结果将作为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全省县域争先创优。

  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省级统筹,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提出省直部门配套政策措施下沉县级,明确年度重点工作。市州和县区分别制定推进落实的工作方案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形成“一县一方案、一年一清单、一季一调度(观摩)”,做到每个县发展有目标、行动有方案、实施有平台、落实有举措。□

  (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