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找准城市功能新定位 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访中共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

22-09-05 14:57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六年再赴甘肃考察调研。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嘉峪关关城,对传承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做好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极大鼓舞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三年来,嘉峪关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形成了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此,《党的建设》记者专访了中共嘉峪关市委书记雷思维。

  保护传承 大力弘扬长城文化

  《党的建设》:如何让长城事业既“守得住”,又“活起来”是当前长城文化保护的关键。请问,在深入推进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保护事业中,嘉峪关市是如何统筹传承与创新的?

  雷思维:三年来,嘉峪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嘱托,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契机,立足保护抓发展,着眼发展促保护,全力做好长城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展示、利用文章,促进古老遗产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一是全方位加强全市长城文物资源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新时代长城文化资源传承保护的新路径,把长城保护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长城保护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景区建设规划等有效衔接。二是高标准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国家部署,嘉峪关迅速成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领导小组,高标准编制重点建设项目库,推动遗产监测中心、长城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五大工程”统筹推进。三是多举措传承弘扬长城历史文化精神。完善全市文物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文物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城文化研究阐释水平不断提升。发挥长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建立教学实践和长城研学游基地,组织大型宣传保护、主题夏令营等活动,办好高品质长城主题刊物,努力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

  《党的建设》:面对“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嘉峪关市应当如何作为,让长城文化借助这一东风“走出去”?

  雷思维:我们凭借“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坚持把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研究放到世界的视域内审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文化优势,创新举措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深化文化和旅游互动融合,有效推动了丝路美、长城魂得以充分展现。一方面,加强对内交流协作。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立敦煌研究院嘉峪关长城工作站,推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深度合作,承办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国际论坛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22年年会,加强与长城沿线地区的交流协作,实现长城保护、研究与利用成果信息共享,提升对长城文化、丝路文化学术研究能力水平,推动嘉峪关成为国内外长城文化研究阐释高地。另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传播。坚持文化以旅游为载体、旅游以文化为灵魂,充分发挥旅游在世界传播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的作用,精心筹办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等精品节会赛事,加强与中西亚地区的文化旅游合作,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动长城文化、丝路文化走出去。

  多措并举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建设》:在“三新一高”的导向下,嘉峪关市“一钢独大”的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改变。请问,嘉峪关市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雷思维:近年来,嘉峪关市围绕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方式、调结构取得良好成效。去年以来,进一步聚焦“三新一高”导向,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在转型中实现增长的要求,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一是提高站位优化发展思路。坚持跳出嘉峪关看雄关,凝练形成嘉峪关市作为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先进制造业要素集聚高地、新能源优势转换放大地和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关键点、向西开放通道新节点的“三地两点”功能定位,明确了全市发展的主攻方向。着眼城市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构建钢铝2条千亿级产业链、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等6条百亿级产业链和新材料等N条十亿级产业链“2+6+N”产业体系集群,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二是聚焦产业立市优化经济结构。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发展上下游两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整合提升文旅资源,深挖消费潜力,顶格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促进第三产业企稳回升。用工业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提升农业标准化、有机化、规模化水平。三是强化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十四五”倍增计划,支持建设钢铁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等两个创新联合体,高附加值钢材产量占全部钢材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8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一,有力支撑了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高端化、集约式转变。

  《党的建设》: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嘉峪关市有哪些重要举措来助力这一目标实现?

  雷思维:对嘉峪关这座老工业城市而言,“双碳”目标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突破的关键就是在推动传统产业减碳和清洁产业增效这“一减一增”上下功夫。

  具体实践中,我们深挖产业基础优势和风光新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进而发挥绿电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逐步改变能源结构,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针对产业偏重、能耗偏高的现状,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和开发,积极推进工厂、园区、供应链、工业节水型企业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工艺流程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近三年,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90个、完成投资22.77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8.6%。二是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围绕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部署,制定全市光伏发电整体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和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方案,统筹光伏建设指标与落地产业项目,索通低碳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十四五”第一批1GW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酒钢集团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着力打造“新能源优势转换放大地”。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关键举措。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2+6+N”产业体系集群中,制定《嘉峪关市“十四五”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方案》和《嘉峪关市循环经济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建立总投资107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库,推进工业园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嘉峪关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现代化经济体系。

  锐意改革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党的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大保障。请问,嘉峪关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雷思维:嘉峪关市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出台多项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举措,全面推行容缺受理、不来即享等服务,全面实施“一件事一次办”“准入即准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经验在全国推广,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市场主体需求相比,我市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前不久,我们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明确各层级、各方面工作责任和重点,改善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一是着力打造法治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化部署和“打包”具体任务,制定并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办法举措,全方位贯通法律法规政策明确的行政渠道,平等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厘清部门之间的职能范围和权责边界,开展干部能力素质大提升三年行动,努力打造“嘉快办·逾难关”政务服务品牌。改革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功能,行政审批职能集中的五个部门在园区设立工作机构,园区管委会更多承担环评等前期工作和基础设施配套、金融支持等服务。三是努力破解融资难问题。开展常态化政金银企担融资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循环贷”“小微快贷”等70余种金融产品,成立甘肃金控嘉峪关融资担保公司,设立2600万元风险补偿金,为472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5.45亿元。四是不断深化地企关系。坚持把服务支持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〇四发展壮大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地企合作协调推进机制,主动梳理解决地企各类遗留事项。健全市级领导联企联商工作机制,鼓励领导干部加强与民营企业和商会的沟通联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中的困难,提振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

  《党的建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请问,嘉峪关市是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雷思维: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嘉峪关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年来,无论财政现状如何,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进一步补齐了民生短板,兜牢了民生底线。

  为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聚焦提升城市品质、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统筹做好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居民增收等工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一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全过程,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二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把社区治理改革作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切入口,启动社区治理改革三年行动,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强化社区居民自治、实现社区管理和居民服务分离运行等方面集中发力,培育打造“雄关善治·五治融合”社区治理品牌。三是高水准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加大优质学前教育供给,改善群众就医环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发展普惠型和互助型养老服务,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68%、100%,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康养医养城市。□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