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愚公移山修校舍 只为桃李散芬芳——回访会宁县头寨镇中湾小学原校长冉树苍

22-12-19 15:58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 本刊记者 张佳斌

  在中国,《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它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在甘肃会宁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有这样一位小学校长,他犹如故事里的愚公,用自己的坚持和汗水浇灌出一朵灿烂的教育之花,在会宁的教育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他就是会宁县头寨镇中湾小学原校长冉树苍。

  “要为村里的孩子们建一所像样儿的学校”

  1992年,这个从中湾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师范生,在不惑之年,放弃了会宁一中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风尘仆仆地回到这个生养他的小山村,当起了村小学的校长兼教师。

  刚到中湾小学的冉树苍,看到的是6间透风漏雨的土教室、四五个孩子围一圈的课桌、三四个孩子挤一条的长凳……不仅如此,学校每年的办公经费不足百元、老师没有办公桌、学生没有宿舍……他的眼眶湿润了,他暗暗下定决心:“此生就算豁出命来,也要为村里的孩子们建一所像样儿的学校!”

  为了新建这所学校,冉树苍献出了自家12亩上等承包地作为校址。校址的问题刚解决,资金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建学校需要20多万元,直到1994年5月1日开工时,冉树苍手里除了县里拨的一万元和村民集资的四千多元,再无分文。由于资金缺口太大,冉树苍白天教书,晚上四处借贷,总算从亲戚朋友那里借到5.7万元,从银行贷到4000元,保障了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工地缺水,他就把家中集雨窖里的水挑到工地上;工程缺钱,他就卖掉家中唯一的耕牛和积攒多年的近千斤豌豆,工资也都搭了进去,差点连房子都卖了,就连家中做饭的一口大铁锅也被他拿来搅拌混凝土……他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村民自发捐款捐物、出工出力。

  1996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来到冉树苍家中,拍摄了《黄土高坡一校长》,他的事迹随即传遍大江南北。1997年1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从北京打电话给冉树苍,询问他办学的详细情况。这一年,上海市松江电力局的职工捐资110970元。直到这时,冉树苍才还清了建校的债务。1997年6月,学校终于建成。冉树苍站在校门口,这个钢铁般的男人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1998年,冉树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于次年受邀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想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更多的事”

  “我和《党的建设》很有缘,王健老师在1998年写的《山村校长冉树苍》一文,一直鼓舞着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更多的事。”冉树苍说。

  2002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捐助下,冉树苍又贡献出自家的地,建起了公益幼儿园,让山村的孩子们接受到了学前教育。不仅如此,他还收留了40多个贫困无助的孩子,供他们免费吃住、上学。他总是喜欢和孩子们睡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很快乐。晚上担心孩子们着凉,我要给爱蹬被子的孩子盖被子。要是在冬天,夜里还要起身去锅炉房添火,把暖气烧得热乎些。”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2002年12月26日发生的一场意外,让冉树苍的生活一度蒙上阴影。那天,他在学校下台阶时不慎滑倒。冉树苍强忍着疼痛回到家,躺了十多天也没见好,随即去了兰州做检查。一检查才发现,他不仅摔断了颈椎,而且还被诊断为骨髓瘤。得知此事后,这个坚强的男人平静地做了手术。“幸运的是,经过化疗和放疗,现在过去了20年,我还活着。”冉树苍笑着告诉记者。

  手术后的他依旧没有闲下来,休息不长时间,便拄着拐杖返回学校,因为这里需要他,或许这种“需要”就像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他。

  “我们共产党员没有退休”

  如今古稀之年的冉树苍,退休已近十年。他是会宁县教育事业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虽已退休,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心着教育事业,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我们共产党员没有退休,我们的事业没有退休,我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会宁,冉树苍就像一面扶危济困的旗帜,需要帮助和提供帮助的人都会去找他。比如有人想给贫困村民捐衣物,就会找到冉树苍征求意见;又有人想要资助贫困学生,也会找到冉树苍,他会根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为捐助者提供救助名单……

  在帮扶贫困学生的过程中,冉树苍遇到了很多让他感动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个孩子让他印象深刻,“她是一名孤儿,从高二开始,到硕士毕业,一直接受着助学金。在参加工作后,她又把自己的挣的钱拿去帮助其他贫困学生。”冉树苍告诉记者。

  在冉树苍的感染下,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也在薪火相传。“还有一名在读研究生,他自己本身就依靠助学金上学。当了解到一名更为困难的贫困学生后,他又拿出自己的助学金去帮助这名学生。”冉树苍不禁感叹:“他们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啊。”

  冉树苍用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更像是现代版的"愚公",不惧困难,勤勤恳恳地在教育的天地里耕耘,正如他受赠的一副对联中所云:教学甘效春蚕丝吐尽,育才愿为红烛夜照明。冉树苍,犹如那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照亮了山区教育的沟沟壑壑;又如同一棵扎根峭壁岩石的苍松,树起了扶危济困的不朽信念。□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