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祁连山下党旗红 乡村振兴风景好——张掖市强化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22-12-19 15:25 来源:甘肃《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 本刊记者 李艳丽

  11月14日,张掖市甘州区2022年玉米种子外调专列正式首发,3000吨玉米种子被发往吉林省,这是甘州区玉米种子产业开拓全国市场的新起点。

  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县区,甘州区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年生产3.2亿公斤以上,占全国用种量的三分之一。全区玉米制种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玉米制种、高原夏菜、设施农业……祁连山下,乡村振兴风景美如画。

  谋篇布局 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80后”、本科学历、科级职务是基本条件,再经过严格把关、精准选派,张掖市为60个乡镇全覆盖选派挂职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为脱贫村、乡村建设重点村、组织振兴红色村调整增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389名,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了乡村振兴主战场。

  今年35岁的王斌怀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8月,他被选派到山丹县位奇镇,挂任镇党委副书记。

  位奇镇下辖17个村、114个村民小组、2.38万人,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势,以及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位奇镇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较好的乡镇之一,全镇产业发展强劲,基础设施较好,公共服务完善,对我而言是非常好的历练平台。”王斌怀说。

  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是张掖市坚持系统谋篇布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张掖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根本路径。2020年12月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提出19条‘硬核措施’,细化69项重点任务,促进组织、干部、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聚集下沉。”张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又制定出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清单指引》,按照‘任务清单化、工作机制化、服务便民化’的思路,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平时干什么、应急时干什么、在经济发展领域干什么、在社会治理领域干什么,让群众诉求有人响应、有机制解决。”

  到位奇镇挂职后,王斌怀没有闲过。谋划储备全镇的乡村振兴项目,争取资金,招商引资,先后包抓联系东湾村、朱湾村,疫情防控中担任隔离点管控组组长……“作为从市发展改革委这样一个综合部门到乡镇挂职的干部,我利用自己在项目谋划、包装、争取等方面的优势,先后储备了位奇镇位奇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山丹县石沟河(位奇段)河道治理工程等项目,积极服务金叶创亿、合方农牧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另外,还牵头编制了位奇镇幸福家园改建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提升改造房间12间,目前已完成施工。”王斌怀细数所做的工作。

  除了工作,王斌怀还积极参加培训,及时“充电”学习。去年以来,张掖市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加大了对乡镇基层干部的精准化、专业化、实战化培训力度,山丹县也多次举办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乡村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王斌怀一期不落。他感触良多:“每期培训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上党课、作专题辅导,也去现场测试、观摩考察,还有座谈交流,收获很多。不仅坚定了我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而且也让我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思路,学到了先进经验。”

  最近,王斌怀一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边思考如何更好谋划开展未来的农业农村工作,“奋战四季度,夺取全年胜。认真谋划思考明年工作目标和思路举措,确保今年工作收好尾,明年工作开好局”。

  守正创新 共绘产业振兴“同心圆”

  走进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一排排智能日光温室错落有致,这里生产的甘州娃娃菜畅销全国南北市场,蔬菜销售总额突破9.2亿元,占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9%。以反季节蔬菜、加工蔬菜、高原夏菜为主的“四季有菜、错峰上市”的市场业态已形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抓产业已成为基本共识。但是,怎样抓才能避免同地区市场竞争、实现“抱团取暖”?党寨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市、区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党寨镇党委率先破题开局,以毗邻国道、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陈寨村为中心,联合周边2个乡镇的6个村,创造性地成立了全市首个农业片区党委——甘州区国道227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设施农业片区党委,开了全省跨乡镇设立产业发展功能型党组织的先河。

  作为功能型党组织,片区党委突破镇域限制,高度融合党建链和产业链,带动50个农民合作社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组织共建、产业共育、发展共赢。党寨镇党委书记、该片区党委书记刘东用“三变三不变”总结其特点:“‘三变’即种植基地由零散种植变为集中布局、产地市场由相互竞争变为抱团发展、群众参与单打独斗变为集约规范,‘三不变’即行政区划、村民自治主体和集体资产产权保持不变。”

  在此基础上,片区党委发挥领导、协调、保障作用,通过“园区化”“集群化”“链条化”发展模式,从产业链前端的技术推广、种苗繁育到中后端的规模种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销售服务等细分市场均有布局和运营,打造了集试验推广田、种苗加工厂、蔬菜主产区、四季采摘园、物流集散地、智慧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今,全镇累计已建成设施农业大棚7182座、面积超过2万亩,恒温保鲜库规模达到9.5万吨,蔬菜种植总面积突破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30万吨,占到全市总量的十分之一。

  “在此之前,我们一直被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以及产业不成规模、种植零散、合作无方、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困扰,如今片区党委做到了资源共享、产业共育、群众共富,也算是实现了我们的初衷。而且我们积极探索‘先富带后富’的机制,让3个省级示范村与地域相近的薄弱村结对帮扶。”刘东介绍,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共建、智力支援,汪家堡、沿沟、宋王寨、十号等村新发展设施农业120万平方米,全镇设施农业园区集聚功能明显提升。片区联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2.6万元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万元。

  除此之外,党寨镇还抢抓政策机遇,把推动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破题之道。今年成立了11个村集体性质公司,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要素,开展实体化运作。

  以村集体公司投资1400万元的雷寨旺盈农牧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开始运营,投资2670万元的陈寨农冠蔬菜切片生产线已投入使用……

  “在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我们一方面推广‘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组建片区党委、党建联盟、党建共同体等功能型党组织85个,链接带动372个村、745个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抱团发展,既解决了一村一社‘人才少、资源缺’的问题,又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事情。另一方面,实施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行动,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采取产业带动、资产盘活、服务创收、入股分红等方式,把‘沉睡的资产’变为‘流动的资本’,今年预计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5%以上。”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民为本 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

  2021年5月的一天,高台县骆驼城镇新建村六社村民李育章和周国德吵吵嚷嚷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多俭。在争论声中,赵多俭很快明白了两个人为什么而来。

  原来,李育章家的蔬菜被邻居周国德家喷洒的除草剂误伤了,当天,社人民调解员李发伟和张雪兰来到现场核实损害情况,定损后认为周国德应赔偿2000元,并进行了调解,但调解无果。李育章要求赔偿金额不低于3000元,周国德却表示最多赔偿1000元,两人因赔偿金额争得脸红脖子粗。

  “第一级调解没有成功,由村调委会和包村干部进行了第二级调解,时限2天,虽然二人都做了让步,但是赔偿金额还是不统一,我们便以民情报告单的形式上报到镇司法所,让他们第三级来调解。”赵多俭说。

  然而,镇司法所在2天内也未调解成功。李育章坚持赔偿不低于2500元,周国德最多只愿意掏1500元。“最后把矛盾纠纷上报到了第四级镇综治中心,镇综治委专门召开了会议分析研究,制定了可行的方案,指定专人来社里调解。”赵多俭详细讲述事情的经过,镇综治委的调解人员召集当事人和村干部,到田间折算损失,根据产量和市价,最后算得1800元,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法律讲政策,最终二人达成了统一,算清了这笔账。

  周国德掏出1800元递给李育章。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李育章从中抽出1000元当着所有人的面返还给了周国德,“我向你要这1800元,是你应该赔给我的。但我们两家是邻居,一千块买不来我们的邻居情。我给你退一千块,我们以后还是好邻居!”

  一场矛盾纠纷就此顺利化解。

  “通过这次矛盾纠纷的调解,实际上他们两家的关系比以前还要好了。这也是我们村践行高台县‘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赵多俭自豪地说,“在此基础上,我们村还提出了‘情、理、法、诉’四字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守之以法、付之以诉,争取让矛盾纠纷不出社不出村。今年10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稿件里还专门报道了这个事呢。”

  原来,近年来高台县着眼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及时性、有效性、规范性,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治理,探索完善“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四级分别是第一级人民调解员和解(初调)、第二级村委会劝解(协调)、第三级镇司法所调解(研调)、第四级镇综治中心化解(联调),七天指时限共7天。近3年,全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均保持在99%以上,信访量年均下降9.3%,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年均下降7.9%。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张掖市深化“党建+网格”融合治理模式,推行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根本、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的“三治”社会治理模式,着力做好党建+群众自治、党建+乡风文明、党建+平安建设、党建+便民服务“四篇文章”,总结推广山丹县五治三团“郇庄模式”、 临泽县敬老人比公婆赛媳妇夸邻居“下营模式”、高台县“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等基层治理典型案例,让基层党组织照着学、比着干,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抓手、可落实,推动乡村更宜居、更宜业、更和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