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3-02-08 10:17 来源:甘肃省委《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金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全面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把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坚持底线思维,聚焦重点任务,铆足干劲,勇毅前行,不断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牢牢扛在肩头,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玉米循环化和小麦绿色化发展,全省粮食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定在4000万亩、1200万吨以上,打造以定西为中心的全国马铃薯战略储备粮基地和河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走出具有甘肃特色的有机旱作小麦发展之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甘肃贡献。狠抓耕地提升,强化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全力推动撂荒地复垦复种,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立健全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管护机制,加快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聚焦种子种质,大力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以玉米、马铃薯、瓜菜、肉牛、肉羊为重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种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装备升级改造,在种业产业化上迈出新步伐。突出大类品种,实施玉米单体提升工程,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和膜下滴灌为核心的旱作节水技术,建立小麦绿色高效生产基地,打造“梯田+马铃薯产业带”,推动粮食大类品种产量质量双提升。强化多元供给,充分利用未利用地、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加快推广日光温室、智能温室、无土栽培和集约化畜禽养殖等现代设施农业,不断提高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供给保障能力。

  持续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扛起防止规模性返贫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建立“一键报贫”机制,第一时间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持监测对象精细化管理、帮扶资源精确化配置、扶持措施精准化到户,加大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逐年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到户产业扶持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多干多补、达标奖补等方式,激励有致富愿望的脱贫群众主动发展产业增收。突出抓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产业培育,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强与东部协作省市的沟通对接,谋划推出更多产业合作项目,引导天津、山东两省市同我省帮扶县共建农业产业园,组织帮扶县积极主动招商引资,对落地企业开展专项奖补,推动更多协作省市企业来甘投资。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代种代养、代购代销、入股分红与脱贫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脱贫群众深度嵌入产业链条,促进脱贫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决防止发生整村整乡返贫。

  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聚焦调结构、树品牌、促融合、强龙头,做好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三篇文章,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调结构,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3个百万头肉牛产业带、3个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及50万头奶牛产业带,任务细化到市到县,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围绕树品牌,抓住产地环境、产品品质特质、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3个重点,加快健全监测监管和评价体系,支持产业大县建设全域标准化产业基地。健全分级分类培育机制,完善动态清退制度,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丰富“甘味”品牌传播体系,建设多层次展销体系,持续放大“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品牌效应。加力促融合,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指导产业大县加快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构建起更完备的产业链条,未来3到5年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县级全覆盖。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重点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突出强龙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紧盯“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大力开展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推动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显著增长。

  全面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着眼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做到建一个成一个。按照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等3类村庄,加快补齐乡村规划滞后、水平不高、衔接不够的短板,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今年底实现应编尽编。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建设,继续大力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总结试点经验,加快全面推开。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工作机制,完善建设标准,明确建设时序,集中力量优先开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护服务向农村延伸,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让更多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治污治乱上下功夫,持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加强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不断提高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指导督促乡村两级建立健全治理机制,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动员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开展村庄绿化行动,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全面提升,努力把陇原乡村建设成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依靠科技改革双轮驱动,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动力。坚持向科技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激发群众创造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和研发强度,加强科技供给侧和农业需求侧对接,围绕优质种源、关键农机、农业节水、耕地质量、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着力攻克农业技术短板。鼓励依托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成果转化,稳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科技走进田间地头。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驱动,聚焦承包土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探索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放活使用权等创新机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推广“一户一块田”“一户一台地”“一企一基地”等模式,逐步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设一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和产权流转交易示范县。用好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和政府专项债券,协调金融机构落实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构建“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农业农村的发展格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