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专题策划

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要求与甘肃策略

23-05-05 16:24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社 编辑:张玉芳

  何文盛 霍春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使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即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变化并准确把握其对实践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理解其必然规律及实践要求。

  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是指某种事物历史的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高质量发展也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三个方面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就是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表明了经济发展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初步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探索通过改革开放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我国还积极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在此过程中,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片面强调GDP的发展模式出现弊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出现矛盾冲突。在此背景下经济的科学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了“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要求,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综上,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结构升级,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总之,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客观要求。

  政治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彻底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同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党内民主。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综上,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从上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高质量发展从实践层面上客观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甘肃发展现状,全要素生产率应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要素,应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提高经济生产率要素。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以实施强工业行动为牵引,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数字赋能等产业项目,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产业园区。一手抓对外开放,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布局建设更多的加工贸易产业基地,重点提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水平;一手抓对内开放,加快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入更多优质产业和优质项目在甘肃落地,在开放开发中提升发展实力。

  提高社会生产率要素。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自主培养,系统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构建能够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要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构建更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大力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加快发展中更好保障民生。用足用好国家宏观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统筹用好金融工具,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提高政府生产率要素。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政府之手是重要的生产率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因此,高质量发展客观上要求在实践中继续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提升政策制定和执行质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的甘肃策略

  明确甘肃经济发展基本动力,以绿色经济为突破口。我省后发优势显著,在城镇化建设、消费潜力释放、基础设施通达程度等方面拥有巨大的进步空间。高质量发展应坚持消费和投资两头拉动,加强多层次消费供给,营造高品质消费场景,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文旅消费,激发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持续回稳向好。同时,重点发挥我省“风光”资源优势,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不断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围绕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加快布局建设兰州科学城,培育更多绿色、高科技经济增长点。

  以人才发展体制为突破口,激活社会生产率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要加紧完善我省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我省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拓宽渠道广聚人才,推动引才引智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借助我省院士、专家、科技领军人才的知识和技术优势,形成各级各类智库对产业技术攻关、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显著支撑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或参加社会化评价,系统解决现存体制机制在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引留、评价方面的短板,以人才发展体制为突破口,全面激活社会生产率要素。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突破口,提升政府效能。数字技术在重构政府、企业、媒体和社会大众等主体互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应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重塑治理结构、优化政府职能、革新治理理念,以此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协同能力。统筹构建数字政府“12345+N”体系,打造数字政府技术架构和应用平台,努力建设数字政府省级统筹和系统集成,加快融合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机制,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持续开创甘肃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作者何文盛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霍春龙系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