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专题策划

甘南:筑绿色屏障 护大河安澜

23-07-13 09:44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本刊记者 李艳丽 通讯员 马保真

  “全州累计完成国土绿化9万亩,修复湿地41.3万亩,治理退化草原68万亩,黄河径流量较十年前增加18.7%,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6月2日,甘南州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程顺介绍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甘南,素有“黄河蓄水池”“中华水塔”的美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近年来,甘南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甘南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决树牢上游意识,切实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协同抓好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以绿色作底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甘南画卷。

  奋力书写守护绿水青山的“甘南答卷”

  九曲黄河搬天山,夕阳西下九道弯。黄河“几”字形的第一道画在了玛曲县。每年4月气温回暖的时候,首曲高原冰雪融化,候鸟迁回,万物复苏,正是植树的好时节。

  放置树苗、挖沙填土、浇水灌溉……在玛曲县欧拉镇植树治沙点,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挥舞着手中的铁锹,将充满希望的树苗埋进土里。

  “密齿柳、山生柳、沙柳是适宜生长在玛曲黄河沿岸的灌木,坑要挖深至50厘米,在苗木的根部先填上有机肥和土壤,回填至距离地面3厘米左右时,再撒播混合草籽,随后回填有机肥和土壤并压实。”为提高树苗成活率,技术人员不停地穿梭在人群中进行技术指导。

  近年来,在生态补偿、禁牧、植树种草等有效措施的保护下,玛曲黄河首曲湿地恢复了昔日的风采,沼泽波光粼粼,迎来众多候鸟栖息觅食,生态功能补给区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已显现。

  “看到大家都积极投身草原沙化治理,我也更有信心做好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了。”玛曲县欧拉镇牧民卓玛加布早在2003年,就带领全村人开始大规模治理村子的环境卫生。20年来,他自发组织起了一支环境卫生志愿者队伍,带领群众对黄河上游玛曲草场环境、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和广大牧民共同守护着家乡的碧水蓝天。

  植树治沙是甘南州扛起“上游责任”,展示“上游作为”的生动缩影。

  “甘南州坚决担起‘上游责任’,主动扛起‘上游使命’,通过‘环境革命’,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在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新征程中积累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甘南经验’。”史程顺介绍,目前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大力实施黄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193个,修复湿地41.3万亩,治理退化草原68万亩;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24.57%;综合治理鼠虫害、流动沙丘、沙化退化草原2237万亩,修复退化湿地10.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97%,湿地面积较2004年扩大2.8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州各类水体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黄河干流国控地表水玛曲断面水质提升为Ⅰ类。

  此外,甘南州建立了11个方面总投资1287亿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4.5万平方公里之上躬身而行

  位于碌曲县的尕海湖,像一只蔚蓝纯净的眼睛,凝望着绿草如茵的草原。但这只“眼睛”曾经也进过“沙子”,令“高原明珠”蒙尘。经过不懈治理,如今的尕海湖渐渐重现天蓝水碧的美丽景象。这一切要归功于甘南州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自2022年起,甘南州连续4次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行动,推动全州生态治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

  一场州县联动、10余万干部群众全员参与、跨越甘南4.5万平方公里的治理行动拉开序幕。

  甘南州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州四大班子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率先垂范深入一线开展督导调研;聘任29名智库专家,为项目实施提供咨询、评估、论证等服务;开发应用生态造林模型和相关配套技术,规模化发展甘南州黄河上游“一干两支”沿岸生态脆弱区防护林;运用信息、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建设草原、森林、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信息采集、存储、分析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取得明显成效。甘南黄河上游草地退化和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生态更趋良好,水土保持能力持续增强,水源涵养及调蓄功能持续提升。

  “一步跨千年”,如今,“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正在逐步重现。“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在生态振兴上下大力气,持续助力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参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行动的甘南州生态环境局干部朱贵萍说。

  乘势而上做好“黄河文章”

  夏河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光照充足。桑科镇的兴储世纪夏河县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在桑科、科才、阿木去乎等乡镇建设了总装机55万千瓦的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负责人胡木表示,项目采取牧光一体的新型开发方式,即上层用于光伏发电、下层用于畜牧,因地制宜利用草场资源,提高单位面积草场的经济价值,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在保护的基础上,甘南州正在探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据介绍,近年来,甘南州制定了《甘南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实施意见》及相关产业发展方案,重点发展高原绿色畜产品加工、中藏药材加工、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山野珍品及数据信息等生态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户,省级“绿色工厂”2户,省级节水型企业2户,省级“数字化车间”2个。实施总投资1.82亿元的新时代“数字甘南”大数据综合应用项目,新时代“数字甘南”运营指挥中心、甘南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力推进了甘南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甘南州在加强黄河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做好“黄河文章”。

  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锅庄是凝聚人气和精神的艺术,是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碌曲县委宣传部干部拉毛草说:“每年盛夏时节举办的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活动,不仅是展示碌曲独特魅力、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重要的文旅节庆活动,更是推动旅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甘南州深度挖掘黄河上游历史、民族、生态、农耕、游牧等特色文化资源,全面启动黄河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保护传承13项国家级、49项省级、192项州级和51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加强544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点)文物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建成15个文化旅游标杆村、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3000多家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攀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