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专题策划

“铜城之治”的五位密码

23-10-09 12:15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本刊记者 魏瑾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

  近年来,白银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立足市情、创新举措,坚持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育、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为抓手,靠实“抓乡促村、强街优社”工作责任,构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政治领航促发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写在景泰县芦阳镇城北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一句话,也是城北村近年来产业兴、村民富的真实写照。

  走进城北村村头的西红柿收购棚,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完成分拣、打包、装车工作。“我在城北村收购西红柿已经7年了,这些西红柿运往宝鸡、渭南等西安周边城市,销量特别好。”来自咸阳的西红柿收购商马国强一边帮着工人将打包好的西红柿装车,一边告诉记者。

  村民张艳霞是这里最早的工人之一,“分拣、包装都是老板亲自培训的,一天挣200块钱没问题,而且上班时间灵活,不耽误给孩子做饭。现在我们村里西红柿产业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真要感谢我们的王书记啊。”

  张艳霞口中的王书记,是城北村党委书记王虎健。在担任村党委书记前,王虎健已经是村里的致富能手,靠着走南闯北搞运输,家里日子过得不错。2016年村里班子换届选举,王虎健成为村里的领头人,“我们村是景泰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村子大、矛盾多,发展不平衡,当时也没什么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说实话,一开始当选我心里也没底。”王虎健回忆说。

  但是作为一名党员,面对全村老百姓的期盼,王虎健还是将担子扛上了肩头。一番走访调查下来,他了解到村里群众普遍都有发展蔬菜产业的愿望。和其他村干部商议后,王虎健作了一个决定:村集体流转200亩土地先行尝试种植露天西红柿,村干部带头示范种植,并由他亲自负责开拓市场。在掌握一定技术后,王虎健再动员村民跟进种植,“我认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村党组织必须要发挥引领作用,敢于带头试错,为群众降低风险。”

  几年来,城北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羊”作用,通过创建党群创业孵化园、新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循环农业示范园三大园区,依靠“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闯出一条让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22年,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69万元。“我们连续3年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代缴合作医疗,还给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切切实实让群众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福利。”王虎健自豪地说。

  近年来,城北村高度重视“政治”引领,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是全县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最年轻、文化程度最高的村。城北村先后荣获“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抓党建促产业振兴示范村党组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成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先进典范。

  德治铸魂聚人心

  “房前屋后卫生干净积3分,参与卫生整治活动积2分……”走进景泰县喜泉镇新民村的“道德积分超市”,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热水壶、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张琴芳指着货架旁张贴的积分兑换方法告诉记者:“这里每一个物品下面都有明码标分,村民们可以根据需要和积分数兑换物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持续推进“德治”建设,新民村党支部领办村道德积分超市,把乡村治理各方面内容纳入积分范畴,鼓励村民踊跃参与村级事务。“我们村是一个搬迁村,起初村民之间矛盾多,对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参与度都不高,现在通过建立道德积分超市,村民们逐渐形成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的新风尚。”张琴芳介绍说。

  据了解,新民村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规范化建设为引领,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开展“一月一主题”特色志愿实践活动,创新宣讲方式,推进“德治”建设,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正值中午,在村里的关爱服务中心,厨师靳学琴正紧张地忙碌着,“今天中午我准备了馓饭和一荤一素两个菜,无人照看的学生、年迈体弱的老人,都可以来这里吃饭。”近年来,新民村在关爱“一老一少”上下真功夫,带动形成了敬老爱幼的文明乡风,“我们村里的芮执美老两口已经80多岁了,不方便自己过来就餐,党员志愿者就送餐上门,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需求。我们还建立了幼儿托管中心,寒暑假村里返乡的大学生都会自发争当志愿者,给村里的小朋友辅导作业,上兴趣课。”张琴芳介绍说。

  自治强基激活力

  “有地不能种,有房不能住”,曾是作为景泰县三大盐碱区之一的草窝滩镇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20世纪90年代,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其中又数红跃村受盐碱危害最甚。直到2017年,红跃村排碱渠开挖,村民有序复耕,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枸杞产业,这里的面貌开始发生改变。几年时间过去了,如今走在红跃村的硬化路上,随处可见青瓦黄墙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鲜花盛开,宛如一幅清新雅致的田园风光图。

  “近年来,村党支部把提升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科学谋划整体推进,全面开展拆旧复耕、住房提升、村庄清洁、农村改厕等专项行动。”红跃村村委会副主任张贵祥介绍说,“村里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付出,我们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鼓励村民在村庄周围边角地带、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种植花槐、桃树、柳树等各类树种,靠群众的双手将旧院变田园、残垣变菜园、庭院变花园。”

  从盐碱地到花园村,对于红跃村的美丽蝶变,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感触最深。“以前的土房子都拆了,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子,街道也变得宽敞明亮了,现在我们村美得很啊!”村民李兴发一边带记者参观自己的新房子,一边感叹地说。

  近年来,红跃村始终坚持自治为基,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五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深化村民自治,规范完善村级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白银区水川镇黄河湾景区是白银市委、市政府谋划部署黄河生态旅游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白银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样板工程。

  走进该项目的核心区域五柳村,青山绿水环绕,蓝天白云相映。近年来,五柳村依靠黄河湾景区项目大力提升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为各家各户分发垃圾桶,配备垃圾转运员,真正做到垃圾不出户,巷道无污染。同时,打造了五柳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服务共同体,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五柳村党支部书记吴其玉说。

  “正人先正己”,吴其玉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和村里的党员。近年来,村党支部教育引导党员亮身份、亮作为,带头宣传、带头行动、带头维护,充分发挥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巡山护林、垃圾清理等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法治保障促和谐

  “法贯之于基层则基层兴,法严于基层则基层稳。”法治,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保障。

  走进五柳村便民服务站,一台白银市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这台小小的机器具备智能咨询、便民查询、业务办理等多种功能。“智能咨询是村民使用最多的功能,村民可以通过热线和远程视频的方式同律师进行交流,律师可以更直接、更清晰地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吴其玉演示着相关功能告诉记者。五柳村还配合镇司法所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法律咨询和援助。

  在农村,土地纠纷是村民们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村民陶明吉、车武勤因为砌院墙产生了纠纷,吴其玉将二人请到矛盾纠纷调解室,与村法律顾问李睿轩一起详细了解情况,又带着尺子现场帮二人丈量,最终将矛盾化解,二人对调解结果都认可满意。

  现在五柳村的村民已经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五柳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智治支撑提效能

  “现在咱们群众有什么诉求都可以通过小程序‘码上反映’留言反馈,系统受理后网格员迅速响应,30分钟内就会给村民回复,诉求解决后,还会有专人回访了解群众满意度。”景泰县草窝滩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张克武介绍,这只是草窝滩镇乡村治理综合指挥六大系统(音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平安建设监控系统、精神文明广播系统、码上反应指挥调度系统、矿山企业巡查管理系统、应急广播系统)中的其中之一。

  草窝滩镇乡村治理综合指挥系统于2022年全面投入使用。其中,音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可通过“实时视频+音频”的互动方式实现对18个行政村看得见、听得着的线上双向调度;平安建设监控系统通过全镇1500路摄像头,对全镇乡村重点道路卡口、公共场所和部分农户庭院、独居老人、养殖区等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做到实时发现、实时预警、实时处理、实时指挥;精神文明广播系统则方便群众多渠道获取惠民政策、应急通知、生产生活信息;码上反映指挥调度系统,将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由线下找组织变为扫码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急广播系统可提供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提醒群众撤离、避险……六大系统协同运作,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更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白银区人民路街道水川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6月,近年来,该社区积极探索“五治融合”实践路径,全力打造“智慧化”社区。

  社区党委书记李龙梅说:“我们通过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有效预防了社区治安案件、高空抛物的发生。同时,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智能烟感、气感、水浸报警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源头管控。”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几十年了,小区现在环境变好了,也更安全了,我们住在这儿都感到很幸福。”住户杨多俊欣慰地说。

  针对社区流动党员多、老年党员多的实际,水川路社区还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党建专栏”,定期推送党史知识、党务讯息以及各类讲座视频,开设“党建直播间”,开展书记、老党员讲党课活动,实现了社区党建的“智治”管理。

  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理难题在“五治”中破解、社会和谐在“五治”中构建、乡风文明在“五治”中引领,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让白银市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获得全面提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