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实干为先 民生为大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5-04-18 15:21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张跃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近年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北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民生改善的核心动力。肃北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集中要素大聚产业、大上项目、大扩投资,以经济发展带动民生改善。一是做强主导优势产业。立足“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把工业聚集区马鬃山镇作为全县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方面,依托资源禀赋,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和煤炭“四大产业链”延链补链,引导工业由传统产业向精深加工业发展,全力打造百亿级矿产品精深加工、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亿吨级物流枢纽“三大基地”;另一方面,抢抓政策发展机遇,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硅基、煤质提升综合利用、低空经济“三大产业园”,不断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4年,肃北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0.7亿元。二是壮大特色富民产业。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揽,聚焦有机羊肉、肃北牦牛、戈壁骆驼、制种花卉等特色产品优势,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建设肃北县数字有机牧场、屠宰冷链加工和特色品牌,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数字化、一体化产业链。建成西部(肃北)牦牛繁育驯化基地,实现牦牛品种、基地、品牌、市场全面提质。建设肃北河西走廊双峰驼现代产业园,探索骆驼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在制种花卉产业方面,走出了一条制种与景区建设相结合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2024年,肃北县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万元、5.2万元。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7亿元实施河西区域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聚焦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全力推进马鬃山“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镇建设,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与配套设施,沿边铁路、对外公路、镇域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重点实施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市政管网、电力通信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了马鬃山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人口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聚力公共服务优质化,持续强化民生改善的关键保障。肃北县坚持靶向发力,聚焦人民群众所忧所盼,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一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通过整合全县医疗资源,建立由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医生、资源、患者“三下沉”,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先后建成肃北县第二人民医院、鱼儿红标准化卫生室和马鬃山镇2家工矿企业医疗服务点。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建立上级医院专家常态化开展医疗帮扶机制,实现医教合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医疗服务。二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马鬃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布局,更好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要。通过教师编制划转、聘请名校校长和选拔优秀教师等方式,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认定评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100%,中考升学率和高考本科批次录取率达93.75%和72.09%。三是织密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统筹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这一民生工程,解决群众困难及帮办实事242件,特殊困难群体得到充分关爱。通过招聘服务、技能培训、劳务输转、兜底安置等有效措施保障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合理规划助餐点,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采取“食堂就餐+上门送餐”形式,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2023年以来累计补助184.25万元。新建人才公寓430套,建成“人才驿站”5家,建立马鬃山经济开发区人才服务站,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

  聚能人居环境高品质,持续厚植民生改善的生态优势。肃北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紧扣“生态功能型”县域发展定位,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一是擦亮绿色发展底色。高位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盐池湾片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园地联动管护机制;全力推进“两山”基地创建,建成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北片区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馆,主动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并通过党河城区段绿化工程、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生态植被覆盖率逐年上升。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县域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指数排名全市前列;肃北县在全省17个“生态功能型”县市考核中排名前三。二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秉持“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原则,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大环节,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着力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聚焦城市更新、国土绿化、公共配套、住房建设等领域,大力推进人民公园基础设施及绿化建设、儿童友好公园建设、城区亮化及节能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一批城市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城市颜值和品质。2024年,肃北县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人民公园基础设施及绿化建设项目(二期)、城区绿化建设项目,建成儿童友好公园2个,着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绿色休闲空间,不断增强群众生态幸福感。三是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坚持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提升改造、新建农房586套,其中建设牧民新居93套。同时,配套建设天然气、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农牧民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休闲农庄、旅游民宿、农家乐等新业态,创建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4个。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重要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肃北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县城+马鬃山”县域双中心建设,精准施策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奋力建设“产业强、生态美,民族团结、边兴民富”的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县。D

  (作者系中共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委书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