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标题沦为流量傀儡
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新闻和“限量”的关注,让“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为了抢夺关注,编辑记者们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凝炼出独具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标题。但值得警惕的是,有的人在造标题上动歪脑筋,不“挖题眼”专“抛媚眼”,不择手段骗点击、求关注。
“标题党”刻意省略必要的新闻要素,不惜利用欺骗性、误导性、炸裂性的词句,以“标签化”“情绪化”的字眼,巧立名目惊俗眼、危言耸听博眼球,诱导读者点击并阅读。但点进去细看,既没有词义上的接近性,也没有心理上的认同感,给人一种“被骗进来”的感觉。除了制造突如其来的“惊吓”,“标题党”还会带来故弄玄虚的“惊讶”,喜欢在事故、灾难及犯罪案件报道时运用“震惊体”吓唬人,断章取义、夸张猎奇、牵强附会,一味追求所谓刺激、轰动和悬念。
“标题党”屡禁不绝,根本原因是流量经济、平台机制以及潜在的利益驱使。标题不能沦为流量傀儡。如何既“正能量、高质量”,又“大流量”,让标题真正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双重检验,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媒体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D(选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记协”)
- 2025-09-23座谈岂能“只念不谈”
- 2025-09-23警惕基层减负“变装游戏”
- 2025-09-23“三拍”干部要不得
- 2025-09-23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