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岂能成为形式主义的“帮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AI辅助撰写调研报告、公务文件的现象日渐普遍。甚至有开发团队专门为政府部门定制公文写作大模型工具,只需输入需求,几分钟内,一篇几千字的“调研报告”就生成了。
应当警惕,滥用AI或可能滋生新的形式主义。
近年来,各部门持续开展基层减负行动,有的部门将本职工作全交给AI。个别人甚至在调研前就备好应付上级的“报告”,出差归来,将早准备好的报告稍作调整打印上交,使本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调研,变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不仅在调研领域,有的机关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AI的使用已明显“越位”。小至公文撰写,大至政策制定,事无巨细都依赖AI提供“标准答案”。有些撰写的文件充斥专业术语和数据,看着唬人却漏洞百出,一问都是AI生成的。
不可否认,AI赋能千行百业是大势所趋,但AI应成为政务工作的“帮手”,而不是“枪手”。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我们党始终将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置于作风建设的突出位置。滥用AI的本质,反映出的仍是工作作风不实、责任意识淡薄。
再华丽的AI写作,也代替不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一手调研。(王若宇,选自新华网)
党员干部不当言论不是小事小节
近年来,多名党员干部因发表不当言论受到党纪处分。
党员干部发表不当言论主要表现为:一是偏移政治立场,随意转发、评论违背中央大政方针的文章;对中央政策进行消极、负面评论,歪曲党史国史,诋毁、污蔑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等。二是在公共场所讲话不注意自己党员干部身份,对群众冷嘲热讽、恶语相加,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三是传播不实信息。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随意在社交媒体转发未经证实的负面内容,传播小道消息,甚至造谣传谣。四是发布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
党员干部发表不当言论不是小事小节。一些党员干部发表不当言论,工作中表态高调、私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阳奉阴违,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党员干部的不当言论,还会降低其在群众面前的威信和信任,影响党员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同时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党员干部把好言论关、守好纪律底线,既需要自身自律自省自我约束,也需要党组织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纪律约束、构建协同监督机制。
(程晓平,选自《学习时报》)
- 2025-09-23莫让标题沦为流量傀儡
- 2025-09-23座谈岂能“只念不谈”
- 2025-09-23警惕基层减负“变装游戏”
- 2025-09-23“三拍”干部要不得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