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党建 >> 实践与思考

深化“人才赋能”工程 为武威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2025-11-13 15:20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要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持续深化人才赋能工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河西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武威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和强有力智力支持。

  聚焦增数量、优结构,持续加大引才力度。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发展强。武威市锚定加快建设“两区两地”、加速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高质量发展格局目标定位,聚焦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9条重点产业链,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引才工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加大引才增量。坚持需求导向、发展导向、未来导向,千方百计招人才、引人才,着力引进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科技研发人员,以人才流量带动产业扩量、经济增量。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尖端人才,助推武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近三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726名,占近十年来引才总数的36.2%。提高引才层次。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就能引进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武威市坚持引进“金丝雀”与“金凤凰”同步发力,综合运用高端人才引进措施和优待政策,持续加大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引力度,力争引进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快补齐各领域高端人才短板。聚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会同有关部门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特聘高层次科技人才59名,持续壮大市级科技特派员队伍。拓宽引才渠道。近年来,武威市先后在北京、厦门、武汉、杭州等地集中举办引进人才宣介会,持续释放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武威声音”。紧抓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季、关键期,吸引更多“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武威落户发展。充分发挥柔性引才“短平快”的特性,加大精准柔性引才力度,通过建立工作站(工作室),以个人兼职、团队攻关、平台共建、省外研发等多种方式,灵活引进各类人才。武威重离子中心柔性引进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王俊杰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常委徐博教授、省妇幼保健院放疗主任医师李天刚教授设立专家工作站,推动国家、省级诊疗技术落地武威。

  聚焦搭平台、抓培育,持续厚植育才沃土。从区位优势来看,发达城市发展平台多、人才虹吸效应好,而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总体不强,培养本土人才就尤为重要。武威市注重把本土育才作为解决全市人才总量不足的长久之计,建立健全多元化、综合性、全方位人才培育体系,形成育才集成效应。夯实教学育才主阵地。持续发挥好高校育才主阵地作用,做强做优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完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大批专门人才、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发挥好武威职业技术大学高技能人才培养作用,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联合成立武威职业技术大学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聘请17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专家来武威培训师资、开展教学研究,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340余名。搭建科研育才大平台。培育建强、充分运用重离子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等科研平台,以一流的科研平台吸引一流的人才,打造武威市独特的优势人才队伍。支持武威重离子中心通过举办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规范化培训班、肿瘤离子治疗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全力打造全国重离子人才摇篮、学术重镇和科研高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石羊河实验站,挂牌成立西北旱区农业高效节水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康绍忠院士等37名专家人才驻站工作。依托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让科技人才在技术研发中积累经验、创新创造、成才提高。2023年以来,实施省级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263项、投入资金9741万元,有效锤炼提升了人才科研能力水平。丰富实践育才新路径。不断健全产才融合机制,引导人才向企业生产、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实践一线流动,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促进人才学中干、干中学,在实践中成长提升。充分利用中组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陇上行”、“中央统战部党外院士专家与留学人员国情考察服务团走进甘肃”等契机,加强与相关领域专家院士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专家院士为武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与天津市蓟州区互派428名人才交流学习。整合“组团式”帮扶人才100名,以“师傅带徒弟”“精英带团队”等方式培养基层骨干3000余名。

  聚焦树导向、强服务,持续优化留才环境。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优人才服务保障,方能让人才心有所归。武威市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破除人才发展制约、消除人才后顾之忧,千方百计为人才提供暖心贴心舒心服务,着力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注重树导向。把加强人才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先后有283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市、县(区)“两代表一委员”。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用人导向,对贡献突出、表现优异的人才优先评优、使用、晋升。组织实施好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申报推荐工作,带动全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以来,推荐32名人才入选省优秀专家、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1人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评选市领军人才49名。持续优政策。建立人才专项经费稳定保障机制,对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技术研发等人才项目和科技项目,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优先保证人才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全面兑现引进人才一次性购房补贴、周转公寓、职称评定、编制使用等政策待遇,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为人才发展提供最好资源、最优保障。2023年以来,为1000余名专家和引进人才申办“陇原人才服务卡”“天马人才服务卡”,审核发放人才津贴补贴1853万元。坚持强服务。督促教育、人社、卫健、医保等部门靠前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才就医看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转学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让各类人才在武威安心、安身、安业。聚焦树典型。加大优秀人才宣传力度,广泛发布引进人才专题片和政策宣传片,深入挖掘各领域涌现的优秀人才,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