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时政

党建促脱贫 实干结硕果——两当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侧记

18-12-03 17:22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编辑:张玉芳

  本刊记者 马芳 李婕

  在两当县林海腹地金洞乡太阳工作站的红军街上,有一株700多年的古槐,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其为红军槐。1932年4月2日,就是在这棵槐树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人领导发动“两当兵变”,在陇原大地播下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如今,八十多年过去,星星之火早已燎原,陇原大地气象万千,古槐树依然枝繁叶茂,屹然挺立在这里,见证着两当县的发展与变迁。

  守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地处南秦岭北坡深山峡谷之中的两当县云屏镇,风景秀美,人杰地灵。近年来,在我省的脱贫攻坚中,云屏镇立足当地山水生态、人文魅力等资源优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紧紧围绕“旅游活乡、多产富民”的发展思路,抢抓脱贫攻坚机遇,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好旅游资源牌,擦亮“长寿之乡”名片,提升对外形象,实现了乡村旅游扩容升级。 

  云屏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挖掘“过农家生活、吃乡村淡饭、品粗茶青酒”的乡村文化,将旅游产业定位由生态旅游逐步向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过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拓宽群众增收门路。目前,仅棉老寿星村就已建成并运营农家客栈7家、农家乐2家,月均游客接待量在百人以上。同时,村上还建了手工艺坊、村史馆等,打造成了文化舞台和标准化布置党建综合示范点。

  依托精神扶贫增强旅游文化生命力,云屏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立足当地文化特色,精准对接精神扶贫”的新路子。 

  核桃、腊肉、明溜子、两当号子是陇南出了名的“云屏四宝”,通过深入挖掘特色民俗文化,云屏镇挂牌成立了“两当号子艺术社”,吸收热爱擅长两当号子的60余名农户为社员,组建了一支两当号子专业表演队,排演出一台时长40分钟的号子节目,分赴省内各地演出。

  同时,镇上还积极搭建农民舞台,组织筹办农民运动会、“粽情端午”民俗赛、“再唱山歌给党听”庆“七一”文艺演出歌咏会等,通过在店子村青酒广场和黄疙瘩号子演艺台演绎云屏本地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大力弘扬当地民俗文化,受到了广大游客一致欢迎,进一步聚集了旅游人气。

  山歌嘹亮,空谷传响,也吹起了当地“三变”改革的号角。为推进乡村旅游长效化,云屏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论证,反复酝酿,借助“三变”改革的东风,按照“公司+经营户”“公司+劳动力”“公司+贫困户”等模式,于2017年9月挂牌成立了黑水田园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全面规范管理全镇农家乐、农家客栈、个体经营等,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能力。

  目前,云屏镇已建成农家客栈31家、农家乐32户,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300余人,其中贫困户约60人,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之初的33.6%下降到2017年底的0.34%,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建档立卡之初的2176元增长为2017年的7428元,增幅达241%。

  云屏人靠山致富,却又爱之有度。控制养殖规模,爱护好国家天然林保护区,是当地人坚守如一的淳朴理念。在乡镇宣传引导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主动拆旧建新,治脏变绿。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开展“最美庭院”卫生评比,保持村庄卫生全天候整洁,通过奖励灯笼、遮阳伞、桌椅等形式,鼓励村民主动保持环境卫生,营造浓厚农家氛围,并通过“互联网+”,制作宣传网页,提升村庄品位和影响力。

  在云屏,绿色与协调并存,自然与笑声作伴,山林的馈赠使村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仅“竹林小院”一户农家乐曾在今年暑期黄金周达到日净利润1万余元,年毛收入60万元。

  “我是土生土长的两当人,虽然说是靠山吃山,但深爱着家乡,所以一定要坚持绿色环保发展。”扎根基层一线工作14年的本地干部吕彬深情地说。

  云屏镇秉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如今,庙湾村的农家乐、农家客栈,铁门村的中华蜂养殖,店子村的青酒酿造、农家客栈,街道村的特色种植、青年旅社,皮良村的育苗、养殖等产业都初具规模,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多,致富道路越走越宽,云屏人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

  脚下粘泥助脱贫 “工作日志”显真情

  焕然一新的村容,整洁亮丽的房屋,功能齐备的游客中心,乡村气息浓厚的民宿,笑容焕发的脸庞……在两当县杨店镇灵官村陈家沟组,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深刻变化。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以前陈家沟的真实写照。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提起实施房屋风貌改造,全组村民无一人愿意带头支持。面对这种“开头难”困境,镇、村两级干部认真分析社情民意,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

  经过动员,老党员王有德不顾邻里的嘲笑和指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将他家的住房打造成风貌改造的“样板房”,通过“样板示范”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最终赢得了陈家沟全体村民的支持,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杨店镇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通过宣讲扶贫政策、整合扶贫资源、分配扶贫资金、推动扶贫项目落实,对陈家沟24户村民住房进行了统一改造,修建了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台,并新修了500米的观景步道,3公里的旅游环线路,配套建成了4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有效杜绝了以往脏、乱、差的现象,显著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

  “以前我家里光景不好,房子也是危房,一下雨就担心房子塌掉,现在我不仅住上了新房,硬化了院落,村里还帮着开起了农家客栈,我这心里啊,别提有多高兴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我吃的、穿的、住的都不用愁了。”陈家沟千亩樱花观光示范园区的一位老人满怀感激地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陈家沟确实大变了模样。

  千亩樱花观光示范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6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十余户蓬勃发展的农家乐夯实了产业扶贫的根基,让农户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中,这来之不易的“三变”改革成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一字一句记录在杨店镇村干部的“工作日志”中。

  “精准扶贫这几年,我和我的同事们白天走村入户与乡亲们共商脱贫大计,晚上伏案疾书,录数据、核资料、写汇报,补短板,基本上都过着‘5+2’‘白+黑’的日子,每晚基本都是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驻村干部梁小龙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这样写到。

  “工作日志”制度是今年以来杨店镇党委、政府结合“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要求,在全体干部中推行的党建新举措。干部在日志中记工作、谈体会、算成绩,审阅领导在日志批语中评对错、理思路、传办法,形成倒逼机制,不仅起到了引导帮助干部健康成长的作用,还有效增强了班子与干部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干部们凝心聚力、高效务实、顽强拼搏的劲头更足了。

  现在,随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文明新风吹遍家家户户,更多的喜人变化和成绩出现在干部们每天的工作日志里。

  “我的工作岗位非常普通,同事们都很优秀,都在无私付出,用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词来形容就是‘敢死拼命’,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不拖后腿、不甘平庸。”梁小龙的一席话,道出了无数扎根农村基层干部们的热忱心声。

  小小香菇助脱贫  致富不忘党恩情

  在两当县左家乡大庄村,提起王彦柱,大家都对其赞不绝口,纷纷称赞他是“香菇种植能手”“致富能人”。

  党员王彦柱能得到村里人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对村里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王彦柱曾经是一个贫困户,而现在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大户。谈起脱贫致富路,王彦柱说:“这得多亏扶贫政策支持!”

  扶贫政策支持,改变了王彦柱一家的命运。

  农民最讲实际,而两当县的扶贫政策同样讲实际。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在各级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王彦柱一下子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和村里免费提供的食用菌种植场地。

  王彦柱用这5万元发展起了香菇种植。2016年,他的15座香菇棚大获丰收,总产量接近2万公斤,同时他的香菇也逐渐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口碑,畅销天水、宝鸡、西安等地,实现了收入的大幅增长。

  “王彦柱不得了啦,穷汉变成富汉啦!”类似的话,很快就传遍了四邻八乡。

  然而,在大家纷纷称赞他的时候,王彦柱并没有忘乎所以,他逢人便说:“没有扶贫政策支持,没有各级扶贫干部的帮助,我家还是贫困户,我今天能有这样的成绩,要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政府。”同时,从他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那一天起,一个更大的梦想在他的脑海里产生: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通过不断改进设施、扩大规模,王彦柱种植香菇的中棚变成了大棚,钢架棚变成了全自动棚,数量由15个增加到了30多个,来棚里打工的贫困户也都凭借工资收入摘掉了困扰多年的穷帽子。

  村里第一个“种蘑菇”的人日子越过越红火,乡亲们开始主动要求学习香菇种植。有些年轻人以前在外打工,而现在也纷纷回家,在王彦柱的香菇棚边务工边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王彦柱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我这学习香菇种植技术,我特别开心,香菇真的全身是宝,小小的香菇藏着大大的致富机会。”

  除种植香菇外,左家乡还以党建为抓手,深度推广“1+3+X”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主动对接工业园区、牵头引进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组织党员结对帮扶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实现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根本转变,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和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如今的左家乡正行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红色福地,绿色家园。两当县用它的实严标准、工匠精神,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党建促脱贫之路。

  2018年第11期

精彩推荐

  • 2019年度“国考”2日开考 2019年度“国考”2日开考
  • 【改革开放40年】母牛给农民发工资 广河县“马局长”做大了“牛产业” 【改革开放40年】母牛给农民发工资 广河县“马局长”做大了“牛产业”
  • 【改革开放40年】元谷堆村“变身记”(图) 【改革开放40年】元谷堆村“变身记”(图)
  • H5| 这件事,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H5| 这件事,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 冷空气本周再度来袭 兰州再遇沙尘天气 最高温将跌至-1℃ 冷空气本周再度来袭 兰州再遇沙尘天气 最高温将跌至-1℃
  • @高考考生 2019年高考备考策略看这里 @高考考生 2019年高考备考策略看这里
  • 天水市文旅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 天水市文旅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
  • 天水市政府与陕西白鹿仓集团 就白鹿仓天水项目落地实施达成广泛共识 天水市政府与陕西白鹿仓集团 就白鹿仓天水项目落地实施达成广泛共识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