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党的建设杂志 >> 专题策划

以县城为载体促进县域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2023-12-25 10:57 来源:《党的建设》杂志

  姜安印 笪晓军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县域既是行政区经济体的区划单元,又是表征大国区位特点的基本空间单元,还是统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平台。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县城在实现县域高质量中的“重要载体”功能越来越显著。以县城为载体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中国式城镇化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效途径。

  完善县域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破除县域发展的土地要素流动限制

  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激活土地要素的经济势能,是实质性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而建立县域城乡土地要素有限市场化流通机制,则一定程度上能够盘活城乡土地资源,破除县域城乡发展边界限制。一是要落实好“三块地”改革的制度红利。“三块地”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个不同用途方面的改革,通过“三块地”改革可以为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增空间。通过有效整合乡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资产,发展共享经济形态,实现农民资产的保值增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够有效显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价值,给村集体带来土地增值收益,同时也为资产与资本的对接创造了条件,给通过担保物权融资方式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土地要素有限市场化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权属认定等服务,降低流转成本和交易风险。同时,建立土地评估和价格测算机制,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激发土地要素流通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县域发展实际,制定城乡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用地结构,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市向农村有序拓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四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监管体系,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违规行为和过度集中。同时,建立土地流转效果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土地流转的影响和效益,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保障土地要素流通机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建立县城反哺乡村的引才留才育才机制,促进县域城乡人力资本合理流动

  充足的人力资本要素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城乡要素循环流通的规律,建立县城反哺乡村的引才留才育才机制,促进县域城乡人力资本合理流动。一是要构建向下流动的引才机制。出台针对乡村人才的优惠政策,如住房补贴、税收减免、创业扶持等,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去乡村创业和就业。建设县级人才服务中心或人才网站,提供乡村岗位招聘信息和乡村人才需求信息,方便人才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乡村工作机会。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宣传乡村的美丽环境、良好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吸引人才向乡村流动。二是构建富有吸引力的留才机制。完善乡村工作待遇和福利体系,提供适当的薪酬、住房条件、教育医疗资源,增加乡村工作的吸引力。为留在乡村的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通过培训、轮岗、项目等方式,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针对乡村干部和人才,制定培养计划,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另外,鼓励乡村与县城、城市进行人才交流合作,通过派驻人才、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人才的互动和共享。三是建立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育才机制。从长期教育着手,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从短期教育着手,加强乡村地区职业教育,设置适应当地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培养更多具备实践技能的人才。鼓励企业与乡村学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以县城为产业价值链融合平台,提升城乡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实效

  县域产业融合水平决定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成色和质量,当前促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的痛点在于县域产业链“弱链”“断链”和“短链”。因此,应重点配套城乡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政策,促进县城中心化产业链供应链集聚融合,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一是加大对乡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提供技术咨询、研发支持等服务,推动乡村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乡村地区的竞争力。在县城周边或乡镇建设产业园区,吸引优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链的强链发展。二是吸引外来投资和跨地区企业进驻,鼓励外部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填补县域内现有产业链的空缺。针对县域特色和优势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如绿色环保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链条。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提供技术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鼓励乡村地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最后,在县城或乡镇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如物流、仓储、包装等,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效益。构建县域内外的供应链合作机制,加强农产品、工业品等生产企业与物流、贸易、零售等环节的协同合作。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县域内进行投资和扩张,引导其带动周边农民参与产业链。加大对县城服务业的发展支持力度,提供专业服务和创新产品,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需求。

  提升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居民,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高能产业要素能否“留得住、融得进、引得来”。因此,新时代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应以提升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为抓手。一是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城与周边乡镇之间的道路、桥梁、公交线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连通性,方便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加大对县城水源、供水管网、供电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水电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进县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面覆盖的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提高5G覆盖水平,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提高县城数字化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县城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健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等环保设施,改善县城的生态环境。二是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提高县城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建设优质学校和教育设施,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公平性。加大对县城医院和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图书馆、文化中心、体育场馆等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三是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县城市政供水、供气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的镇延伸,使乡镇居民能够享受到同等的便利服务。应以需求为导向逐步推动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为乡镇居民提供更快速、稳定的网络服务,满足其不断增长的数字生活需要。此外,健全镇村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镇村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支持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和农产品田头综合服务中心,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分别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负责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